浅谈颅脑亚低温治疗及脑内温度预测的意义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3日

颅脑亚低温治疗的意义及方法

大脑是人体神经中枢,控制着人体的活动,但由于中风,颅脑外伤以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脑损伤的治疗对人生命的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颅脑损伤和中风等突发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尤其对于青少年,我国因颅脑损伤及中风致死残的病患也不断增加。

不断有临床及理论研究证明,28到35℃的亚低温治疗能减轻颅脑损伤后的二次脑损害。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对于亚低温的研究,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由已有的人体及动物研究,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减轻大脑神经缺损,降低病患伤残率[s]D

现有的亚低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全身降温法(包括冰毯降温法和冷水浸泡法)、降低动脉血温度法(包括静脉注射低温液体和血管内冷却装置法等)、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法等。有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使用全身降温法能有效降低至亚低温范围,但同时也会使人体核心温度降低,进一步导致人体其他器官由于低温而发生功能紊乱,引起心律不齐、凝血障碍等症状。选择性亚低温治疗主要通过降低冰帽温度,进而降低患者的策略进行亚低温治疗,其理论依据在于占人体体重不到2%的脑部产热量高达总产热的20%,通过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颅脑内部温度,同时保证人体其他组织器官温度保持在正常值附近。临床证明对颅脑重型损伤患者具有颅脑保护作用。颅脑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因其无创、副作用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一般通过对外置冰帽设定恒定低温,之后通过冰帽降低患者颅脑内部温度。

颅脑选择性亚低温治疗中温度测量或预测的手段

颅脑选择性亚低温治疗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控制颅脑温度的变化,过低的颅脑温度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包括头皮冻伤、脑组织缺氧等,而不够充分的降温又无法起到治疗的效果。为了保证始终处于亚低温范围之内,就需要对颅脑内部温度进行测量或者预测。测量颅脑温度主要有一下几种手段:

使用直接测量的方法最为常见,测量数据也最准确。直接测量时,一般将探头放置颅脑内部,然而在无法确定病患脑内损伤情况时,需要另外选择脑内尚无明显损伤的脑质部分作为测温点,另外脑内测温点的定位也存在问题,同时长时间在脑内放置温度探头可能引起脑脊液渗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上也通过测量接近脑的部位的温度值估计,主要包括颈静脉球温度测量、鼻咽温度测量和鼓膜温度测量等方法。其中,颈静脉球温度测量值代替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99%的颈静脉球血来自脑血管,临床上经颈内静脉逆行向颅内穿刺置管至颈静脉球,放置温度探头测量颈静脉球温度以代替颅脑温度。用这种方式可以较准确的测量脑内血管温度,但非颅脑内部温度。

鼓膜测温法代替颅脑内部温度的依据在于鼓膜与下丘脑由共同的动脉供血,其变化大致与下丘脑温度成比例,有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在轻度亚低温治疗时,鼓膜温度与相关性较高;但在中度亚低温治疗时,鼓膜温度与相关性变差。另外鼓膜测温要求医护人员将温度探头与鼓膜直接接触,这有可能造成鼓膜穿孔或二次感染的发生,因而该种测温方法在临床上运用较少。

无论是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的方法都是有损测量,临床上还有建立相关性数学模型通过测量人体其他部位温度以实现无损预测颅脑内部温度的方法。

YongshanMou在对实验大鼠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时,发现大鼠直肠温度与大鼠颅脑内部温度存在相关性,Demirel及他的团队通过测量实验大鼠在全身亚低温治疗时左右耳温度以及直肠温度,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考察了脑内温度与直肠温度、左右耳温的相关性,并取得了不错的预测效果。但进行颅脑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时,随着治疗的进行,直肠温度及其他部位温度与颅脑温度的温差加大,相关性不断减弱,因而通过人体其他部位温度预测颅脑温度的方法不适用于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温度预测。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