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
子女的第一个社会化环境便是家庭,因而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大大影响着子女的恋爱动机、恋爱态度。通过学生访谈发现,出身于和睦家庭的女生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在恋爱态度上相对稳定、保守,并且她们可以和家长交流心声,获取父母长辈的恋爱经验,帮助她们正确面对恋爱问题;而出身于破裂婚姻的女生在恋爱中较为悲观,面对恋爱时比较固执倔强。她们不愿意和长辈沟通甚至很逆反,一意孤行。五年制高职女生的家庭情况较为复杂。在调查问卷中,我对于她们的家庭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学生来自离异或再婚家庭,来自正常家庭的占少部分。其中来自单亲家庭的108人,占26. 3%;来自再婚重组家庭的143人,占34. 9%;来自正常家庭的154人,占37. 6%;孤儿1人,占0. 2%;仅受祖父母照顾的4人,占1%。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笔者感慨很多,也深感身上的教育责任很重。
总结而来五年制女生的恋爱问题表现在受离异父母的影响,她们对于恋爱不够认真和真诚。当在恋爱中产生困难的时候,她们不会面对挫折,经营自己的感情,习惯选择逃避地结束恋情转而开始新的恋爱,恋爱态度呈随意化;来自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女生因为爱的缺失,她们盲目地将恋爱看作是自己的避风港,渴望异性的关注、保护和疼爱,于是她们宁愿放低自己的择偶标准,也要最快时机找到一个伴侣以慰藉自己孤独的内心。任何一个有问题的婚姻都不是一方的问题,父母的处事方式、交流习惯都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子女。五年制高职女生经历简单,主要影响她们的就是家长。在与班主任的访谈中可知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有问题的父母。家庭破裂或不幸福的女生在恋爱相处中也存在着交往障碍,但她们还没有总结反思的能力,因此盘旋在恋爱与失恋的往复中,恋爱观处在茫然之中。
2 恋爱观教育的缺失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面对强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是重智轻德的。他们只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物质需求,忽略了对于恋爱观的教育。我们倒过来进行猜想推理:五年制学生未能考入高中是因为学习成绩低,影响她们学习态度和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关注不够,影响家长关注学生的是他们所处的客观条件。为此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立了这部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少部分女生主要由祖父母进行照顾,她们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赚钱,平时只是通过电话彼此交流。内容基本都是嘘寒问暖、成绩变化和校园生活。可以说对于恋爱观的教育几乎是零。26. 3%的来自单亲家庭的女生,她们的家长家庭负担较重,每日忙于照顾老小的家庭琐事和自己的工作,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别说恋爱观了。34. 9%的来自再婚重组家庭的女生,她们的亲家长一方认为孩子缺少幸福家庭的温暖,于是一味的在物质上进行弥补,而另一方继父母由于自己的角色,不便过多参与子女的教育。这些都促成了家庭恋爱观教育的空白。
其次,家长的个人素质造成教育方式陈旧。通过调查,五年制女生的家长所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其中文化程度在初中水平以下的199人,达到48. 5%;高中文化程度149人,占36. 4%;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2人,仅占15. 1%。他们中尽管有家长存在恋爱观教育意识,但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不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输导。在访谈中,学生们反映,家长们或者只是告诉她们在校不要谈恋爱,结不了婚还影响学习,根本涉及不到择偶标准、恋爱态度;或者只是通过周围的恋爱悲剧进行影射,诸如某某家的孩子谈恋爱后变得怎样怎样,你不能学她;还有面对学生恋爱情况就简单粗暴地进行打骂、囚禁,激起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五年制高职女生年龄低,她们信任家长,需要家长的保护和引导。这阶段的家长的教育作用举足轻重。
另外,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性教育严重滞后。在调查问卷中从家庭获得性知识的仅占4. 9%,五年制高职女生的家长只是告诉女孩要自重。他们没有真正告诉学生如何应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面对遇到追求自己的男性、过早的性行为对身心的影响、艾滋病性病的传播。有些跟随父亲成长的女生在这部分教育更是空白。女生们在家里得不到传授,在学校不愿直面教师进行提问,只能向网络取经了,熟不知取来的很可能是伪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