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春秋时称法氏,战国时称长平,北魏至今称高平,是今山西省晋城市一个县级市,位于晋东南地区。下辖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有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石刻中涉及对桑树等的保护,如:马村镇东周村仙师庙《奉官永禁碑》(清道光十三年即1832年),三甲镇响水坡村祖师庙《永禁秋桑羊碑》(清道光九年即1829年),神农镇故关村炎帝行宫《合社公议永禁夏秋桑羊碑记》(清嘉庆十六年即1811年),北城街道办事处西王寺村《修建槐荫围墙记》(民国32年即1943年),东城街道办事处沟北村炎帝庙《沟北申跟顺槐树归大社碑》(清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陈区镇西坡村玉皇庙《种桑养蚕碑记》(清咸丰七年即1857年),河西镇岭坡村观音阁《遵官永禁桑羊碑))(清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年)、常乐村玉皇庙《永禁桑羊碑》(清道光二十四年即1844年),北诗镇丹水村二仙庙《丹水三社永禁樵牧碑记》(清乾隆元年即1736年),原村乡下马游村《禁止开窑盗树碑记))(清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寺庄镇李家河村《白衣堂永禁牧羊碑记》(1644-1911),野川镇杜寨村古佛庙《永远禁松山碑序》(清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野川镇模凹村(清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上述是以实地田野考察资料为依据而得出的,本文意在客观描述高平市历史上对林业保护的情况,进而评析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一、高平历史上对农林的保护石刻调查
高平有着对林业保护的历史,尤其是对桑树、槐树等树的保护,在其所管辖的区域内有许多石刻记录了各镇历史上对林业的保护。现分别加以阐述:
1.马村镇东周村《奉官永禁碑》阐述了东周村奉官永禁坟树、桑柴、树木、牛羊事。其碑文内容如下:“奉官明示准禁坟树、桑柴树木、牛羊永远碑记,圃社同乡约公勒石。
2.三甲镇响水坡村《永禁秋桑羊碑》叙述奉官永禁秋桑羊事。其碑刻内容为:“奉官永远腹禁秋、桑、羊。勒石以垂久远。
3.神农镇故关村《合社公议永禁夏秋桑羊碑记》叙述故关合社二十一枝奉示公议禁止夏秋偷窃桑禾、六畜践嗜农桑之物并定立社规等情况。碑文内容是:“合社二十一枝奉示公议禁止;永远不许夏采伊人之桑,秋窃非已之禾。以及遐尔养羊之友育六畜之家,皆莫人禁场而践嗜其农桑之物。古云:天地之间,物有各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此理久著,人咸悉知。第晚近人心不古,只知利己者居多,知六畜秉性不类,诅明夫害人之道,而守其法则乎?故不得不严为永禁,以重农桑耳。兹特显立斯碑,预为告明。自禁之后,各宜凛遵。倘有不法之辈,合社公全送官员究治。
4.北城街道办事处西王寺村《修建槐荫围墙记》褐文叙述为保护古槐西王寺村村民捐资修建围墙及信士等情况。碑文记录如下:“韩山之鹿,村落星散,我西王寺接续相传,不知创直何年何代,盖已由来久矣。位村南之隅,有古槐一株,巍然屹立,枝叶丛茂,殆亦先人遗植,不可纪年者也。村民睹其古老荣盛之状,咸意为庇斯民,与村并茂,拈香之众,祀祭之诚,良有以也。信士等仰其盛,乐其诚,欣然愿状而宏之,因捐资加筑围墙一堵,以障古迹,谓为信神祈亦无不可也。是为记。”
5.东城办事处沟北村《沟北申跟顺槐树归大社碑》记叙了沟北村炎帝庙旁有申跟顺槐树一株,买归大社,不许砍伐事。碑文的内容为:“村中炎帝庙,水豪(壕)之西,申跟顺之竣边有槐树一枝,现今二尺有余,关系合村风脉。合村相商,与跟顺树价钱式串七百文。属大社之树,永不许砍伐。地基口口申姓之业耳。”
6.陈区镇西坡村《种桑养蚕碑记》叙述以桑养蚕为国家重务、为养生之良策,社中定立条规、严禁牧羊犯境,以及维首、主持等情况。碑刻内容是:“尝思《禹银》纪桑土之蚕,原为国家重务;《月令》载分茧之训,实为间阎要图。是桑也者,固原爆之所宜,而蚕事之所枚赖者也。古者献茧必于君,公而奉种,浴川兼资。世妇躬桑必于后妃,而朱绿元黄亦颁六宫。是尊与贵者,且不辞曲植之劳,不惮韦箔之瘁,知隶在编氓,岂可自口其手足,视树桑为无益乎?吾挤规物土之口,知美利之兴,莫重于桑。缘合社按家各栽桑树株,以为养生良策。弟桑为蚕储,宜作十年之计。而人勤蚕事,奚忍他物之伤。《诗》曰:‘口彼行苇,午羊勿践履。’诅餐蚕之桑而能听其损伤而不愿乎?爱是社中严立条规,勿许牧羊者犯境,庶桑日以茂,蚕日以多,而老者有衣帛之资,幼者得养生之助,裹间比党之中,渐臻礼富,岂不口哉!是为序。”
7.河西镇岭坡村《遵官永禁桑羊碑》碑正文仅“尊官永禁桑羊碑”7个字;
8.河西镇常乐村《永禁桑羊碑》碑文叙述常乐村合社公议条规,严禁采摘桑枝、在桑地放牧及维首等情况。碑文内容是:“窃以庶民之家,耕赎居先;治生之道,农桑为最。吾乡自国初以来,耕以为食,蚕以为衣。八口之家,含哺鼓腹,甚足乐也。厥后社规怠弛,蚕桑遂废,小户贫人,求桑乱采,其蹂晌天地为害更甚。于是合村公议设立条规,不惟春夏间不许乱采,即秋冬二季无论割桑条、口桑根,一切永禁。然欲禁桑,则凡害桑之物,亦在所当禁。故凡或村中、或临村,若有成群养羊之家,永不许人境放牧。即间有养羊一、二只者,亦不许人他人地内放牧。自兹以来,凡我村众,当各尊社规,以共成此美事。如有复循故辙,一经巡夫报庙,虽欲为之袒护而不能矣。独是种桑养蚕,非一年半载所能得利。近来一切社事,图始则易,期终则难。爱是立为石,刻以记其事。使吾辈之办社事者,或以泯其始勤终怠之心,而种桑养蚕之规,则庶乎永垂不朽矣。是为能。"
9.原村乡下马游村《禁止开窑盗树碑记》:“果能同心合德,效法郭老之遗风,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树有望,大则能以藏风,小则能以聚气,何常地之无树焉?无论川园沟壑,各自培养树木,社田社养,树木畅茂于一乡之中,崇山峻岭,好鸟枝头有良朋;巍峨叠翠,古木树中听远音。禁止人等偷盗,六畜损伤,如违者,送庙议罚。
10.寺庄镇李家河村《白衣堂永禁牧羊碑记》碑文记录村中永禁牧羊及维首等情况。“尝闻宗庙之樟,凡有事情,合社公议知悉。所因村中永禁桑麦莹地,而马牛羊勿践踏,秋事未毕,禁止。不许人地所放也。或有人视之,拉至庙内公议定罚。决不容情,倘有人违抗不遵口口者,送官究处,因此勒石刻碑为记。”
11.野川镇杜寨村《永远禁松山碑序》碑文叙述因维修庙宇而砍伐树木,工毕,复严禁砍伐,并划定四至禁止放牧牛羊。“吾村之南有山,山有讼百世以上,固甚森然矣。及后剪伐无禁,虽有松而不能成林。自乾隆癸未年,合社公议,始行严禁,今数年其荫髦之象,罗列上下,回映左右,询足壮吾乡之观瞻也。岂可一旦砍伐,以致山之灌灌乎?不意时值甲午,大庙中舞楼、厂棚倾纪。欲增而新之者,恒念椽木艰辛。因合社公议,开同砍伐以为之用。追工成已毕,复思山中裤弱松尚多,倘不复为严禁,恐有不法之徒视为无主之物,任意砍伐。则灌灌之形,诚有令人目击难堪者矣。是以复行严禁,其山四至:东至石岩,西至分水岭,南至龙泉寺地界,北至山根。四至内不许擅自砍伐、放牧牛羊。凡社内人等,理宜悟遵。如有不遵自犯者,定行重罚,决不姑贷。慎之慎之。”
此外,野川镇模凹村《重整五峰山条规永禁碑》碑文记录了模凹村为保护山林、桑株,合社公议重整条规,永禁五峰山私罚树木、挖土、牧放牛羊,以及维首等情况。“尝思凡事之兴废皆由龄人耳。想松基之景,贵龄严肃,若能草木畅茂,碧景繁生,城日夜之所息,赖雨露之所润。如松初之则方萌,昔之则将成,更使严整。树株待其年延日久,何患无谏梁之大材,五岳之口观也哉。且自山虞有禁命野虞,以毋伐山林,勿得妄缴纵其斧斤,而材木不可腾用矣。但人心各异,其中有等不法之徒,往往伐取山木,如取己之所有,以致浏览景物者,每与灌灌之悲,岂不痛哉!况兹邑背后五。并峙,各长青松,丸丸持秀,不但有益砖资吉,傻傻传声,尤能发祥砖本土。他如桑以养蚕,但可切龄日用,而不可轻砖断丧者也。况今社业,其可不重立条规以整之?因而合社公议,永禁五峰之顶与所施地界,以及社栽树株,勿谕远近之人,永不许私伐,即境内沙土亦不得乱起。又禁牛羊六畜之类,亦不许人前后松坡践踏牧放。如有背为妄行者,倘社人窥见,罚钱若干,与社均分。若违不遵社规者,享官究治。自禁之后,各宜遵遵奉矩,勿谓社规,无关余训蒙敝。邑或有长者,慨然有条理社规之志,求序砖余,余不文,略并数言,以为后来者劝。”
二、简短分析与评论
通过上述调查得知,人们在劳动中对农林的保护特别是桑树等的保护主要记载在禁令乡约碑(禁约碑)之中,高平市这些大量现存的禁约碑主要是明清以来的,高平桑树种植的历史阶段和区域,对高平历史上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高平是一个以煤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相对来说,整个区域内环境污染严重,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型产业城市向生态型产业城市过渡,种植桑树不仅使当地蚕业的产量迅速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净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实现自然一人一社会一经济的科学发展。高平虽说没有完全建立起生态产业,但当地各个阶层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街道都很整洁,当地的林业仍旧保护的很好,这无疑沿袭了历史上对林业的保护。可见,高平林业的保护从古至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也使历史资源得以维护,如今人们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会更加重视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原生态文化的传承,把人们的劳动与生态的保护有机结合,这必将有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保友好型社会,最终建成生态文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