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和“人民”、“人民群众”相类似,但是,这些词语在实践当中的运用,会使得它们得到不同的取舍。“人民”侧重于社会成员质的规定性,指所有能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动力作用的人们。“群众”更注重从量的角度来解释社会成员的规定性,强调的是数量上社会成员的大部分。如果将“人民”和“群众”结合起来,那么生成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则既体现了质的规定性,又体现了量的规定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实质上体现了逻辑与历史在现实性上的高度统一,当然,马克思群众概念的生成也是其不断与群众结合,实践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非常注重“改造世界”。马克思强调群众要在“认识世界”基础上深刻地掌握理论的武器。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可以“说服人”,就可以“掌握群众”,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对群众概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具有强大的内在实践逻辑性。马克思在领导工人农民为了自身物质利益斗争的过程中,其思想和立场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成功转成为革命民主主义,为其群众概念的实践性发现了人数最多的同盟军,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生成正是建立在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关注上。由于马克思长期和底层群众深入交往,因此,马克思刚开始是“同情”劳苦大众,再到对他们具有“无法割舍的情感”,因而他的阶级立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提出,正是因为社会中不同人群占有“物质利益”的不同,社会发生分化,简单化为贫富两个阶级,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决定人们最深层次思想和行动的本质动机和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产生的哲学理论源泉,正是因为马克思观察到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他才提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出发,合乎逻辑地认定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批判并抛弃了把“绝对精神、“自然人”、“自我意识”和“唯一者”作为世界主体的哲学思想。所以,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立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的立场,表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处于关键性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人民群众必须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人民性上看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当然,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关心的主体,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现实的个人”。这样的主体具有“社会性”的内在本质规定性,而这种本质规定性的建构基础就是社会生产关系和历史发展的社会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最终要将实践主体指向一种总体性主体的承担者,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一无产阶级。他提出,“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在其客观性上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形态,主观性上表现为人对于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在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确立了群众概念的人民性。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政治性就是指人民群众的进步性,因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就决定了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是内容,而生产力正是群众具有的推动生产的能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群众是表现得最活跃,最有主动性的。不管哪种形式的生产,其实都是群众劳动的结果,是群众劳动的物化形态,而群众的劳动,最终又推动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向前发展。因此,能够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阶级、阶层、团体和个人都属于群众,凡是延缓或阻碍人类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就不属于群众的范畴,就是群众概念之外的地带。这是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于群众概念做出的最高的本质性的规定。因此,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既具有相当的包容性和宽泛性,因为只要属于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力量,就可以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之内;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其对立面就是阻碍、破坏人类历史进步的“敌人”。所以,在国家政治生活当中,群众属于政党、领袖和党内干部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人民性的必然决定。在革命时期,革命党要夺取群众,才能最终取得政权;建设时期,执政党依然要注重夺取群众,不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就非常有可能失去政权。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时期,执政党都要尊重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政治性,巩固好执政基础。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是马克思投身革命实践,深入群众实际的理论产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阐释和理解,会得出不同的解释和定义。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既是社会分工的,又是社会合作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生成过程的考察,对其内涵的深入考证,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具有实践性、人民性和政治性。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是马克思群众观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在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之下,马克思看到了劳动人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状况,认识到即使帮助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仍然摆脱不了受资本家剥削压迫的命运,还是统治者的血肉机器。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从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可以说,马克思的群众观,离不开对于群众概念的关注。今天,执政的中共要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运用好群众资源进行执政,必须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理论内涵,在群众路线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进行改造和完善,夯实中共践行群众路线的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