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平等看待世间万象。国内有关《齐物论》思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徐平和罗四鸽主要分析了《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吾丧我”“以明”等)以及对这些概念的阐释,并从结构上进行了分类(三段说,四段说等),阐释庄子思维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庄子“齐物”思想主要是“齐同万物”和“万物齐本”。许春华则从“和”的角度探讨了“齐”的思想,认为“和”是多样性与差异性的融合,不仅能够诊释“齐”的含义,也具有与现代生态文明相通的独特价值。聂炜琪从《齐物论》中总结出了庄子“平等”的哲学思想,认为是现代平等和自由观念的思想资源。
但是,已有的研究很少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去分析《齐物论》中的哲学思想。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因此,本文从认知文体学的角度,从概念隐喻、意象图式和图形背景三个方面,对《齐物论》进行解读,分析庄子的认知方式以及传递的哲学思想,使读者能够理解庄子的“齐”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1 容器图示
①其溺之所为之
(他们沉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中)
②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假若有谁能知道,他就能称为天然的府库。往里面注人多少也不会溢满,取出多少也不会枯竭)。
例①中,“沉溺”是把人的“所作所为”看做一个容器,人们身在其中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例②中,人的大脑被看做一个容器,里面可以存储物质。容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体,饮食起居都离不开容器。另外,人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容器,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被看做一个容器,其间发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2 路径图示
③近死之心’.‘’.‘
(走向死亡道路的心灵……)
④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
(驰聘追逐于其中而不能停止)
⑤道恶乎往而不存?
(道去了哪里而不存在呢?)
⑥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孔夫子认为这些是轻率不当的言论,而我认为是通往美妙大道的途径)。
例③中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路径;例④是人们在追求大道的路途中相互追逐;例⑤中有了起点,但是终点是不清楚的,需要继续探寻;例⑥中,途径有很多种类,作者认为是美好的路径。路径图示源于生活,我们在走路的过程中,有起点、终点、方向、十字路口,等等;我们在做球类运动的时候,球会有起点、终点和路径。
3 中心一边缘图示
⑦……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就叫掌握了大道的枢要。合乎道枢才像人的圆环的中心,可以顺应无穷的变化)ys}
例⑦中是一个类似于圆环的图示,圆环的中心就是合乎道的内容,圆环的边缘就是远离道的内容。我们的身体也有中心和边缘的区分,中心一般是比较重要的,边缘相对次之。2. 3齐物论中的图形与背景
⑧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疡子,而彭祖为天。
(天下没有比秋毫末端更大的东西,而泰山却是小的。没有比夭折的婴儿更长寿的,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却是短命)。
图形与背景实际上就是凸显和隐含。例⑧中,秋毫在我们的认知中是微小的事物,泰山是庞大的事物。实际上,这只是所参考的参照物不一样,即所说的“背景”不一样。在庄子的观点中,“无”作为参照物,所以跟无相比,秋毫就是大;万物归无,泰山只是万物中的一点,所以是小。早夭的婴孩比无长寿,所以长寿;时间亦归于无,所以彭祖活了八百岁也是早夭。一般来讲,凸显的东西才是重要的,但在庄子的思想中,这个“无”却是比凸显更加重要的哲学。
另外,在整个《齐物论》中,“无”“道”,这些模糊的东西是言论的大背景,“言论”“争辩”“偏爱”等稍微清晰的东西作为图形而被凸显出来,是显性指明的内容,是直接被人们看到的东西。与以往的图形与背景理论不同,齐物论中的“背景”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虽然是相对模糊的概念,却是庄子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图形”是追求大道的阻碍,是不被赞誉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