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补学校教育之不足、为贫苦失学儿童提供学习机会
第一通俗图书馆儿童阅览室从1935年1月至1936年7月的20个月间,“每日来馆儿童以平均计算,男女儿童约一二百人,除一部分为各小学学生外,大部分为附近居民之儿童”。儿童阅览室的成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更为社会上贫苦失学儿童提供了受教的机会。该馆从1936年2月举办读书考勤评比,1个月内到馆30或50次以上者,2至6月分别为:9人、47人、43人、56人、21人,为养成儿童勤于读书的习惯起到了激励作用。
2 促进儿童读者与儿童读物阅览数量急速上升
根据1931一1935年天津市立图书馆儿童图书借阅情况分类统计(见表1),儿童图书的阅览数量上,1931年建馆之初仅为36次,次年就陡增至14 096次,到1935年,每年都以万为单位迅速递增。与此同时,学生阅览人数在全体阅览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从开始的56%有所上升并一直保持居高不下的水平。
3 儿童视图书馆为乐园
从小引导儿童正当的读书途径,可以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修正自身。而各小学学生放学后,“于校外每若无相当读书处所。又乏相当指导,与补习方法,则于散课后或无课之暇,多嬉戏于庭外…..."。第一通俗图书馆鉴于此成立儿童阅览室,聘指导员对儿童予以细心指导,“如是以善诱教导方法,则儿童莫不喜形于色,视图书馆为乐园,每当课余之暇,即徘徊于图书馆门前,以待开馆时间”。儿童在图书馆门口守望开馆,说明儿童图书馆已经成为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
4 避免社会教育学生二次失学
缺少合适的教材与必要的经费支持,就容易造成学生二次失学。由于社会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且文盲占据多数,直接使用学校课本难度过大,而现编教材时间上又过于紧迫;同时,平民学校等的经费多来自于社会捐赠,没有固定的保障。相比之下,经费来源于天津县教育科的各图书馆便成为这些失学儿童的好去处。他们可以在儿童阅览室或儿童图书馆中随心所欲地阅读适合自己的读物,并可以得到馆员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