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医药学薪传不断,名医辈出,中医师承教育功不可没。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造就了一大批医术精湛的名医。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将中医师承教育与中医院校教育有机结合,构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型教育体系,它更符合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律。
1师承教育的内涵
师承教育是以中医药理论认识、实践经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以跟师学习为主线,通过跟随具有一定专长和临床特色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使学生在全面学习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预期发展方向,通过师承方式,学习和整理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熟悉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基本技能、技艺并形成自身相对稳定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
2师承教育是中医类学生培养的特色教育模式
中医类学生临床阶段培养与西医相比,有以下不同之处:强调通科轮转;师承教育贯穿培训始终;注重中医门诊教学与实践能力。中医教育虽然有着不同于西医教育的特点,但也难以脱离医学教育的总范畴。尤其在中医临床教育阶段,跟师学习中学生始终与老师密切接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及时向老师反馈,并很好地传承老师的医德医风,使得中医“大医精诚”的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田。因此,中医临床教育阶段更适合开展师承教育,是中医类学生培养的特色教育模式。
师承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的师承教育中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注重跟师实践,跟师学习。中医实践性比较强,而且中医的临证经验很多也是在实践中体现的。②注重经典学习。经典是实践的升华,经典著作也承载了中医药学的精髓,读好经典也是做好临床的前提。③注重实践感悟。在反复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临证经验的基础上,多临床、多总结、多思考,在实践中不断通过“懂、通、化、熟、精、悟”的逐步提升过程,达到熟练运用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扬、有所创新。④注重医德医风。“医乃仁术”,良好的医德医风是保证师承工作的前提。通过遴选作为师承指导老师都是“大医精诚”的践行者,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指导老师的医术,而且要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目前,师承教育在我院有着良好的工作基础,在本科教育阶段,我们构建了以“院校教育+师承教育+新安医学特色”为总体框架,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形成了既赋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新安医学特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了新安医学班,创立了师承“双导师制”。在毕业后教育阶段,我们于2012年开展第五批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这些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经历,为师承教育在中医类学生培养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坚实基础。
3合理地遴选优秀导师是师承教育开展的前提
指导老师是师承教育的主导者,遴选优秀指导老师是做好师承教育的前提,其最终目的是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技能。目前,本院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国家级和省级师承指导老师1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江淮名医13人,安徽省国医名师9人,安徽省名中医18人,这些享誉全国和全省的名老中医为师承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遴选出优秀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医院制定了严格的遴选标准,要求指导老师必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8年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是副高及以上且为中医类别,能够保证每周门诊至少1次,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00,中药饮片处方>3000 。
为了将师承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还组织了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双选工作。根据学生申报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指导匹配相关专业的师承指导老师,并确保每位师承指导老师同时最多只能指导3名学生。
4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是师承教育实施的关键
师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医临证能力,注重跟师实践、经典学习、实践感悟、严谨治学和良好医德医风的养成,所有这些应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有所体现。
①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每周跟师学习半天,每年不少于30次,以门诊为主。②明确教学内容。要求结合指导老师的专长及特色,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医的理、法、方、药,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掌握对某类疾病具有特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学习1部以上指导老师推荐的中医典籍或经典著作。③改进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临床跟师过程中认真记录与动态整理指导老师的病案,指导老师要手把手亲自“传帮带”,对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进行再培训,并给予更多的临证机会;在查房、会诊或门诊时,指导老师有选择地对病例进行提问、讲解与分析,鼓励学生多参加本学科的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以及临床专题讲座等,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④规范教学标准。要求学生收集整理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1年不少于10份;学生做好跟师笔记记录,撰写跟师心得或学习中医典籍体会,每年不少于2篇;学生在临床学习阶段结束时提交一篇总结论文(3000字以上),内容要基本反映指导老师的临证经验。
5标准化过程管理是师承教育质量的保障
为了做好师承教育的日常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医院为每名学生发放了《师承学习手册》,手册不仅记录学生书写的临床医案、首诊记录、学习笔记川m证体验等,还记录指导老师的评阅内容,注重体现师承教育的日常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医院还设立了师承教育质量督查组。督查组成员由教学督导组成,实施督教、督学、指导和培训。师承教育质量督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具体程序为:检查、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
6 系统化考核评价是师承教育效果的检验
师承教育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以及终末考核相结合的系统化考核评价体系。日常考核以床边考核的形式考查学生平时学习效果、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实践情况。年度考核包括学习表现、学习内容、学习质量三个维度。年度考核既是对学生参加师承学习情况的考核,也是对指导老师所完成教学工作及带教质量的评判,并对考核合格的指导老师发放当年师承指导学习带教津贴。终末考核则是在年度考核均合格的基础上,增加论文评阅。
7师承教育促使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不断增强
通过跟踪调查,学生毕业所在单位和规培基地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都给予较高的评价。普遍反映通过跟师学习,学生的工作态度认真,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纪律观念,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学术素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别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显著改善:①中医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中医学认知生命的方式与方法思考,能把握健康和疾病规律,指导养生保健、处方用药、调护康复,形成一种起经常性作用的思维习惯和方式。②中医临证能力明显增强,能用中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全面、系统、正确地获取临床信息,独立进行分析、判断、诊断和临床处置。③医患沟通能力明显增强,具有敬畏生命、关爱患者、遵守伦理的精神和道德,能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在高等院校教育为主的今天,探索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的有效融合入,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的优势,促进中医药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我们勇于变革,不断探索,在探索中逐渐完善,并形成长效机制,使得中医药学的优良传承方式得到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