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前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智能手机销售量激增,且用户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自201年开始,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粗犷式的发展方式不再是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饱和状态的互联网用户进行“精耕细作”,或依托“用户需求”重新构建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或拓展“新业态”,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下半场竟争主旋律。体育产业互联网市场(或业务)便是各大互联网企业开发“新业态”的一个重要契机。研究者根据实践需要,结合文献理论,提出体育互联网企业推进建设“价值共创系统”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点建议。
1 强化线下“运营团队”整合生产要素资源
各体育互联网企业的核心产品是“互联网平台”,动态藕合“供给侧”生产要素和“需求侧”客户需求信息。微赛自成立一年,更加注重技术团队的建设,推进“互联网运营模式”或“线上服务产品”的开发设计,而线下潜在“运营商”的搜寻、谈判以及合作却相对投人较少,仅开展与职业体育俱乐部、大型体育场馆以及部分热门赛事组织方的合作关系。因此未来,随着平台用户增长,以及技术模式不断成熟,体育互联网企业推进的“价值共创系统”就需要更进一步向中、微观层次的体育服务供给侧延伸,大量由闲置厂房改造的室内运动场馆、社区闲置的运动场地、教学系统内闲置的运动区域以及大量有意愿、有技能的体育人才等资源类型都需要不断进行信息化改造,融人并沉淀在“价值共创系统”内。因此,需要专门建立线下的微赛“运营团队”,首先在重点的经济发达城市,深人各中、微观层次的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推进客户端App的使用覆盖率。
2 培育群体“意见领袖”增强用户勃性
需求侧客户“培育”与“沉淀”对于“价值共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未来建议:体育互联网企业的线下“运营团队”在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可以考虑以中、微观层次“热门群体赛事IP”为依托,开发各群众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组织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体育互联网企业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体育消费者群体内培育号召力强、技术能力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意见领袖”群体,灌输企业文化,增强体育消费者文化认同,并通过大量“热门群体赛事”强化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和文化凝聚力,提高用户赫性,为体育互联网企业实现螺旋渐进式的“价值共创”提供基础。
3 合作“运动项目协会”推进混合公共服务产品的优化供给
我国体育事业正逐步由“政府供给为主”向“市场供给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型。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等市场基础较好的运动项口直接完成转型。而部分社会影响力较强、但市场基础薄弱的运动项口因为缺乏必要的“消费群体支撑”或“投资市场支持”,无法实现快速的市场化转型。因此,政府将这部分拥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领域”改造为“混合公共服务产品”进行供给Cis},通过“政府购买”激发运动项口协会承办公益性社会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基础人口;以及同时通过“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撬动市场资本进人,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或开展初步的商业运营活动。体育互联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运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与“运动项口协会”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政府购买资金”的政策支持,实现“互联网+混合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对接,获取高粘性“体育用户资源”。
4 引入政府“数字监管”降低市场风险与开拓成本
体育互联网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互联网企业缺乏体育产业运营经验,且市场缺乏必要的制度、法律规范,开拓成本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因此,随着各体育互联网企业成长,政府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数字监管”能力,动态实时对“价值共创系统”网络平台重要节点、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资金流动、资源转移、结构变化始终处于优化平衡的状态,最大程度降低市场风险和企业的开拓成本,保证价值共创系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