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我国大学的和谐教育体系,主要由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渠道体系、方法体系、平台体系构成的。
(一)组织体系
目前在和谐教育方面的组织,包括团委、班委、社会实践部门等。在创业教育方面,主要是学校开设的一系列必修、辅修、选修的创新创业课程,由大学教务处负责这些课程的安排。有些高校的创业教育除了开设的一些零散课程外,也有就业部门针对毕业生而进行的理论和毕业实习教育。
我国高校缺少一个可以统揽和谐教育的最高机构,例如斯坦福有“伦理委员会”、西点军校有“学员荣誉委员会”,这些机构负责伦理理念的制定、伦理制度的执行,乃至违反伦理的惩处。对于和谐教育,高校的理念是教育者处于核心地位,这一理念是落后的。和谐教育是个人发自内心对道德、信仰的遵从,教育者是引路人、开启者、导航者,但不是核心,学生才是和谐教育养成的核心。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社团对和谐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作用是微弱的。也就是说,和谐教育培育机构处于半缺失状态。大学和谐教育组织体系,应该着眼于“双组织”的建认:一个最高组织和一个以学生社团为核心的基层组织。
(二)内容体系
大学和谐教育的内容取决于和谐教育的目的,应该根据和谐教育的目的对和谐教育内容进行组织,即着眼于如下三大目的:
第一,着眼于培养合格的公民。不管大学处于何种时代背景和社会潮流之下,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双创”背景之下,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围绕着这一目的,和谐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法治教育”—重点围绕现代商业法律法规内容开展、“文明教育”—重点围绕商业文明和规则开展、社会道德教育—重点围绕诚信、责任、荣誉、社交等内容开展。
第二,着眼于培训创业创新型人才。“双创”背景下的和谐教育不等同于创业教育,也不等同于经济管理教育,但是其包含有创业教育中的“智育”部分,同时还包括经济管理教育中“商育”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创业和创新型的人才。着眼于这一目的,和谐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团队合作、客户至上等内容,这属于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同时,还应该包括“企业家精神培养”“团队组织管理”等内容,这又属于经管教育的内容。
第三,着眼于培养创业创新的情商。实现创新创业成功并非易事,需要创新者、创业者承受比一般人更多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承受更多的挫折。但是,不少大学生缺少挫折教育和钝感力教育。在大学和谐教育中,有必要补足这一课程,其不仅对创业创新作用甚大,对于健全和强健人格的养成也有莫大帮助。围绕这一目的,可以开设的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学理论以及训练、体育训练、创业训练。
(三)渠道体系
第一,借助和谐教育课堂进行创业和谐教育。高校可以增加专业伦理课、政治课、道德课、文化修养课的数量,此类课程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一定深度,引发学生进行深人的思考和钻研。此类专业课程要在经济、金融、工科、信息学科等专业深人,因为这些专业是创新和创业的主力,特别是创业的主力。
第二,借助专业课程课堂进行创业和谐教育。在“双创”背景之下,和谐教育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全程的教育。基于此,有必要对不同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增加和谐教育的内容。例如在经济专业中,将“商业诚信”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研究。
第三,借助学生社团进行创业和谐教育。创业和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学生,而创业和谐教育的效果关键是看是否能够成为学生的信念,乃至转化为行动。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进行和谐教育。大学的社团基于兴趣组建和运营,其具有强劲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如果在社团活动中增加创业和谐教育的内容,和谐教育的效果将会认竿见影。例如,借助医学社团平台,可以培养更多潜在创业者同情和关爱之心;借助演讲社团,可以培养潜在创业者口才技能;借助体育社团,可以培养潜在创业者竞争意识,等等。这些和谐教育素质的养成,对创业具有巨大作用。
(四)方法体系
借鉴欧美一流大学和谐教育的经验,结合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正在尝试的新和谐教育,可以运用“讲座法”—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讲座,主题偏向于创业的心理经历和创业理想;“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创业企业和团队;“体验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辩论法”—就某一和谐教育问题进行辩论;“比赛法”—组织创业大赛,等等。总之,应鼓励和谐教育者和参与者,创造出新的和谐教育和学习和谐教育的方法。
(五)平台体系
当前大学和谐教育的平台过于倚重课堂,忽略了其他和谐教育的平台建设。例如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平台、实践单位平台乃至社交平台等。多数高校都专门开设有和谐教育网站,但是这类网站无论在访问量、关注度上,还是在用户停留时间、内容受欢迎程度等指标上都比较低。此类和谐教育的平台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有必要打造一批面对所有学生,内容丰富、深受欢迎的平台。此类平台不应只限于线上,还应该包括线下平台,如利用与大学有合作的实习单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等。平台不同于渠道,渠道的作用在于传递和谐教育的知识、理念,而平台的作用在于将学生吸附在平台之上,然后借助一定的渠道持续进行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体系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解决就业难、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困境,对于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角色、发展健全人格,亦大有裨益。
经济支付能力都已具备,关键在于要通过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精准落地”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将体育健身消费宣传由社会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让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现代生活方式中,体育活动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从而为拓宽体育资金来源渠道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