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双语课堂教学应突出“实践性、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这三条原则相互依托,缺一不可。学前双语教学要以此为指导,坚持以听力和口语教学为主、听说结合、先听后说的教学方针。
(一)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教学原则就是依据语言习得的原理为幼儿创设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幼儿通过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领儿童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活动,为幼儿设计真实的、交际的、符合儿童兴趣及身心特点的课堂活动,让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儿童创设自由愉快地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环境,吸引儿童参与活动,如游戏、运动、唱歌、讲故事、背诵、叙述事件、表达意见等,培养儿童用英语听、说、读童话故事、唱儿歌等的能力,让儿童体会到与人交流的乐趣,激发儿童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当儿童语言实践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激励者,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直观性原则
学龄前儿童的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基本处于直觉形象思维的阶段,故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认识到这一特性,因势利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实物教具,如玩具、模型、图片、手偶、简笔画等进行教学示范和说明,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直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设计每一项语言活动时都要注意调动儿童的眼、耳、鼻、舌各部分的感官对语言进行直觉体验。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之一便是使幼儿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成功的学前双语教育是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教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为目标,积极进行师生互动,寓教于玩,寓教于做,寓教于乐,让儿童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习得语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对儿童在实践中所犯的语言错误应采取容忍的态度,不可有错必纠。
学前双语教育是儿童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龄前阶段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学前双语教师应充分把握儿童语言发展的这一契机,掌握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特色和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采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儿童提高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要注意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培养儿童双语能力的同时对儿童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