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由上海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5版)》中指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正在变革着建筑业的未来。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国内外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推广与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列人建设领域推进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提高建筑业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咨询与物业服务等企业单位的BIM技术应用能力,众多企业急需BIM技术的人才。
对于未来BIM的发展趋势,今后的四至五年内仍然是国内BIM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目前有广联达软件、鲁班BIM造价管理软件、鲁班BIM模型综合碰撞检查软件、中国建科院的PKPM结构软件等都在试图走BIM软件的中国化道路,按照可视化软件、运营管理、可视化分析等思路在研发BIM、占领BIM市场。伴随BIM标准的逐渐出台,BIM的大协同时代势必会到来。而目前BIM人才却是参差不齐,展望行业发展,将来会有三大类BIM人才首先被企业所认同。
首先是BIM技术的建模人才。无论设计方,还是业主或是施工方,BIM技术应用必须以创建精准的模型为开端。不管是外聘建筑咨询公司,还是建立自己的团队,拥有创建模型的人才是必不缺少的。这类人才会按图建模,从事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工作。这类人才在前期推广BIM时是急需。学过BIM课程的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最先可以从事这类工作。高职院校可设置相应的课程,传授相关知识,以达到市场人才需求。
第二种是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化实施人才。如果说建筑信息化模型是一个数据大系统的话,那么需要实施人才读懂数据,运用数据,制定实施计划,代表投资方和外方的合作单位交流沟通,协调召开各相关专业的专题会议,高效地监控实施计划,还得归纳总结出的实施经验,确保达到预期成效。这类信息化实施人才在具备BIM相关的知识技能专业之外,还要善于联系实际业务,同时具有灵活应变的组织管理的实施能力,即在BIM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之间架起BIM运用的桥梁。
第三种BIM技术人才是伴随BIM协同应用价值体现,站在企业建筑信息化战略高度,能够采用BIM系统对其岗位职责、组织形态再造和分工流程优化的高端人才,属于企业BIM战略总监的高度。这是在施工企业推进BIM策略分三步—功能性应用、项目级应用、企业级应用中的最后一步,也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与项目经历、组织管理的更高层次的复合型BIM人才。这是从事BIM技术的人才职业生涯的较高阶段。
综上所述,提前预知BIM人才市场需求,不管是具体门类的软件教学上,还是BIM技术整体实施的思维训练上,近早将BIM与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联系起来,才能在这场浪潮中始终清晰的把握BIM课程改革的奋斗目标与方向。四建筑职、IV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年,依据建筑业新技术发展方向,率先对建筑信息管理专业进行创新式改革。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BIM工作室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获得和BIM专家、设计大师合作的机会囚。
二、对BIM教学体系的思考
从建筑工程管理岗位任职要求上看,在教学中要突出项目化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课岗对接”,是开发探索BIM系列课程的方向。
1.多阶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BIM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或实践课程)可以解决的,其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以BIM理论及实践课程为核心,构建由多个阶段组成的课程教学过程,各个阶段之间互为依托,逐层递进,包括概念导人期、核心教学期、强化提高期、持续追踪期。
2.多层次
建筑工程实践中对BIM人员的能力需求是多层次的,应按不同需求对学生因才施教。对课程教学多层次的理解,是根据社会对BIM人才需求的特点,建立一个分层的人才培养结构,从普及、高端到专业层,让每个学生能在其中找到针对自己兴趣点和未来职、I卜规划定位层次。
三、BIM系列课程开设及实训实施
BIM导论课程内容涵盖BIM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BIM建模课程设置包括Revit软件应用、鲁班BIM软件、Naviswork应用等。以Revit软件应用为主,涵盖基于Revit的BIM建模(建筑模)、BIM模型应用初步(日照分析、渲染、漫游动画制作等)等内容。教材选用上,推荐仅evit201X建筑设计火星课彭。教学方式采用“课上讲解+练习+课下教材配套视频自学+专门辅导答疑”形式。BIM虚拟实训课程采用计算机虚拟形式。其总体思路是,整合原有学生课程设计的资源,以其为基础进行建模及模型的应用,充分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实施前,做好“两书一表”(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评分表)的设计和规范。
鉴于BIM自身的特点,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培养目的,必须辅以实践培养手段。将学生自身的课程设计成果结合进BIM课程中,在提升BIM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其对于原来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及社会发展情况。在毕业设计阶段实现BIM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注重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在归纳总结基础上,构建以BIM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多阶段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我们建立了BIM课程一体化的实训体系,强化不同环节内容的整合,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体系设置为使得每个学生能按照其职业规划,找到适合其需求的方案。人才培养针对社会需求,拓宽了就业途径,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竟争力。对毕业后从事BIM工作的同学进行后续的持续追踪与联系,既可以为毕业生的校友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又可以对在校生起到示范作用,实现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的融合[4j。
四、以校企合作BIM工作室,强化师资能力
目前,建筑、IV BIM技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大致原因有:推行的力度不够,不愿打破;容忍不足;现有的各行业从业人员不愿学习;BIM软件相对成独立系统,运行软件时的硬件要求配置较高,本土化不够,需要系统的学习;业务水平不齐;3D软件速度和功能未平衡。
高职院校也面临改革的巨大趋势。大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原先的校企合作的平台上,以BIM技术应用为目标,先后和建筑施工公司、软件开发企、IV及科研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共同建立BIM实训室,在教学实施、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新的途径。根据国内建筑业设计与施工管理、后期运营的BIM软件应用情况,高职土建专业逐渐形成了以Autodesk Revit为核心BIM软件,Auto CAD、天正建筑、鲁班BIM、广联达、Navis work等定位成BIM打一展软件的现状。题目来自实际工程项目,并根据项目特点及企业需求在高年级进行开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BIM课程开发的主力军,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不仅需要掌握BIM软件方面的熟练操作,而且需要运用到实践BIM工程中,具备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的综合技能。这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参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职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主办的BIM应用技能师资班、高校BIM大会等培训讲座,分步骤的分目标的重点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成长培养。校企合作BIM工作室,加强了师生在实践工程中的互动性,将教与学紧密联系,教学相长,学以致用,促进了理论到应用的有机统一,推动了课程教学的成效与创新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