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从2007年试点开始起,青岛市体育中考制度在经历2010年和2013年两次重大改革之后成功进行了“三级跳”,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青岛模式”。通过山东省内17地市间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青岛模式”比其余地市的考试制度相对更加完善、细致和人性化,不仅可以兼顾各类学生的体质特点,还可以在制度上更能保障体育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然而,青岛市历时8年的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并不仅仅体现在考试制度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评价制度的逐步完善来推动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并为中学生体质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是,当我们透过体育中考制度改革的窗口来重新审视中学学校体育的时候,在欣慰地感到较多进步的同时,留给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感触更多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任重道远。

学校硬件的跃进更加对比出学校观念的滞后

学校体育的硬件是指开展各项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场馆、场地、器材及配套设施等条件。体育硬件设施的合理布置直接涉及到教学环境的优化,而优化的教学环境又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以及《青岛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改革方案》等相关政策的宏观导向下,学校体育的地位逐渐提升,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青岛市各级部门投入大量的经费来完善各个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新建了体育场地和场馆、配备了新的体育器材和装备,改善了学校体育一线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改变了过去器材不足、设施简陋的教学窘境,为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政策的倾斜使学校体育获得了生机与活力,但这并不等于学校体育的发展走向了正轨,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仍是教育观念的滞后,尤其是对待体育考试的认知观念。受传统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教育向来唯考试马首是瞻,将通过考试视为自己成功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能力最主要的手段。所以,中小学对考试制度的每一次变革都如临大敌,无论考试制度本身如何改变,学校、老师、学生对考试的认知仍停留在“唯考试论”的蛮荒之地,与之俱来的便是“考试宝典”之类的应对策略。就体育来说,即便是把“初中体育升学考试”改成现在的“初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不再将体育考试与升学直接挂钩,但只要有与升学相关的体育分数,就还是摆脱不了这种传统应试观的统治,继续成为分数的奴隶。

应该注意的是,考试并不是应试教育的“专利”,推行体育考试也不是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领域中的“毒瘤”。考试本身所具有的预测、诊断、反馈、评定、激励等功能,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应试教育中的体育考试,是以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来评价和选拔学生,其过程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强化训练,是一种面向昨天的“交差式”教育方式;而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考核,不仅注重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技能能力,更强调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自我选择和继续努力程度,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终身体育教育思路。因此,我们在关注考试制度本身变化的同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更应该注重自身头脑中对考试认识的转变。这是因为,孩子们所面对的不仅是一次次的体育测试,而是要通过考试的评价和反馈来使学生养成一种持续的体育习惯和良好的健康意识,这才是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领域的真实体现。

课程设计“教什么”仍然围绕与“考什么”的怪圈

在学校体育领域,多数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都是一线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们,是他们将各种体育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或训练实践,推动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大环境下,如何使体育教师从一个“帮助学生通过体育考试”的角色向“培养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角色转变,已成为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诚如上文所说,在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浸淫之下,体育教师同样对考试抱着“又敬又怕”的态度,因为学生体育考试的优秀率、合格率将直接关乎于体育教师自身的利益问题和颜面问题。也正因此,无论推行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只要不改变对体育教师待遇的考核机制,因循守旧地按照学生考试的通过率来评价体育教师,其结果就是教师只会将“考试制度”奉为圭桌,至于推陈出新的“教学大纲”,不过是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的新形式罢了。也正因如此,体育考试制度“考什么”“怎么考”就成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的功利性源头,无论体育考试制度如何变革,将永远会进入新一轮的应试性怪圈。

诚然,就青岛地区的学校体育而言,体育教师在践行素质教育方针、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做出较多的成就,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但是,我们仍可从一线的体育教学中找到“应试体育”的影子:青岛市每年的体育中考的测试都安排在4月份,而体育中考的测试项目将于每年的2月份进行公开抽选。于是乎,在每年2月份确定考试项目之后到4月份的考试前,就成了初三学生体育中考备考的黄金时期,学校体育教师也随之进行了有计划的应试教学,诸如《青岛XX中学初三考前“60天”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等“校本特色体育应考教学方案”便见怪不怪了。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让学生“考前拼命练”才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爱”孩子的唯一表现形式。至于学生在考后是否还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或许很少会有体育教师考虑了。

课程实施中对“练不练”的判断仍然无法摆脱功利性的取向

早在1884年,斯宾塞就曾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样的疑问。如何去认识知识,对知识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来获取知识,已经成了教育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无论是理性主义知识观宣称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还是经验主义知识观主张的“人的知识来源于经验”,亦或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的“人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融入主体世界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的来源与价值。然而,上述种种理论观念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中都变成一句空话,因为在这里,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那些在考场上考到的东西,并且所占考试分值越高,其价值就越大。也因此,课程便有了主课和副课之分,进而在教学课时分配中也向考试分值更高的“主课”予以倾斜,副科的课时也随之减少,至于其它一些不列入考试总分的科目,则成了名副其实的边缘学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考改革对英语、语文科目分值的调整,已经在中学教学中产生相关的影响。

在青岛市体育中考政策改革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也随体育中考分值的变动发生起伏:体育中考成绩分值提高,使学生和家长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迅速提高,也让“体育中考突击培训班”异常火爆。学生会花较多的时间去进行考试项目的锻炼,以求在体育中考中尽量不失分,这样就能减少中考总分与别人的差距。然而随着体育中考采取合格制进行评价,不再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家长们就更希望孩子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课”的学习中来争取更高的中考成绩。至于“体育”这类只做择校参考的科目来说,学生和家长们不太情愿再“浪费”有限的精力,只需孩子在考试中能够及格就行。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