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00m短跑的世界纪录为博尔特在2009年柏林田径锦标赛上创造的9秒58的纪录,博尔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在博尔特之前从没有像他这么高大的短跑运动员出现在国际赛场上,因为短跑运动是在特定距离的跑到周期运动,短跑成绩是由步频和步幅共同决定的。中国的短跑曾经在亚洲是优势项目,近年来我国短跑成绩呈现出停滞不前甚至是有所倒退的趋势。百米记录的不断刷新是人们从选材,对短跑运动理论的深刻认识,训练手段与方法的改进和运动装备科学化共同催化的结果。该文试图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之自己的实践体会认知来谈一下对短跑的思路探寻。期望能对短跑运动的发展和教练员训练实践、短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建议。
1、短跑的相关研究总结
1.1 关于选材
短跑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其速度由步频和步长共同决定。祁雪梅在《论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一文中指出科学选材就是训练成功的一半。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把具有优越的先天条件、适合从事短跑运动的优秀苗子,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科学、有目的的培养训练,使其成为优秀的短跑运动选手的过程。除了良好的生理机能和优异的身体形态,由于步频是和神经系统相关联,步频在后天的改变并不明显,所以国内对于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一般都是选择步频较快的运动员。而速度敏感期的出现大多在10~12岁之间,故国内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一般都是10~12岁步频较快的青少年。
1.2 短跑的专项技术练习
现代短跑技术大多是伸髋摆腿,积极扒地,在踝关节短时间接触地面时,利用强大的大小腿后群肌和躯干力量使身体获得向前运动的力量。短跑专门性练习是改进跑的技术的一种手段,专门性练习是跑的技术的分解,是将跑的技术有机地分解为几个部分,结合得越紧密,也就越合理。传统跑的专门性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后踢跑等,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高速的摆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新的理论突破了后蹬是人体前进动力这一观点的束缚,从现代短跑技术发展来看,传统的短跑专门性练习在动作结构、动作幅度、动作用力特征和心理适应性等方面,与现代短跑专项动作技术存在很多差异,应对其练习内容和方法加以改进,不断地丰富其练习内涵,使练习方法更符合现代化短跑技术的要求。
1.3 短跑的专项力量练习
力量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与其他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展,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力量训练一定要符合运动时的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用力特征、功能特点和心理特征等条件。专项力量是指有助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力量。力量素质是所有身体素质的基础。短跑运动比的是速度而不是力量,力量训练应该为提高速度服务,短跑运动专项力量练习是那些有效地发展和促进运动员创造最高专项运动速度的力量练习。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步长。我国短跑运动员在步长上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绝大多数男运动员跑100m需用49步左右,而世界优秀运动员只需43步左右。这一现实说明了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在手段与要求上与专项技术和专项素质的要求严重脱节。短跑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解决步长问题,而步长问题的解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专项力量训练的结果。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容需要科学和经验的完美结合。踝关节的弹性力量和稳定性力量,大腿后群肌的支撑力量,稳定脊柱的核心力量,上肢的摆动力量,颈部对于头部的稳定力量都是短跑中所必须的力量。各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在训练和比赛中感知和探索。
1.4 短跑的练习强度与有氧练习
短跑运动作为一个短时间爆发性速度项目,日常训练中对强度有效的把握有助于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当前国内教练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较多集中在高强度的速度爆发上或者为了提高爆发力而采用的大力量训练上。爆发力由速度和力量组成,但是一味地追求爆发力的练习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是一种极大考验。短跑比赛成绩一般都会高于训练成绩,这是因为短跑成绩是一个在特定的时间、环境、氛围并且机体状态非常优良等因素共同的催化刺激下才能产生的。让短跑运动员多参加比赛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还能增强他们适应比赛的能力和比赛情况下的心理调整能力,以便在以后能够适应更高强度的比赛。短跑训练时教练员常常忽视有氧训练,误以为短跑中只是十几秒甚至几秒的爆发过程,其实不然,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增加心肺功能,也可以作为大强度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在每年比赛日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竞赛期、过渡期、准备期分割已经不太那么明显,对运动员适时的调整,如:过渡期进行更多的有氧训练,在准备期多进行专项训练或者慢慢提高强度,经过赛前休息可能更有助于竞技状态的出现。
1.5 短跑的专项耐力训练
我国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低是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造成速度耐力水平不高的原因有许多,例如:绝对速度和专项技术因素等。从专项力量训练这一角度剖析,重视快速力量训练忽视快速力量耐力训练、重视爆发力训练忽视爆发力耐力训练是重要原因之一。对短跑而言要提高速度耐力必须提高快速力量,必须提高爆发力耐力。但速度耐力的提高与训练中负荷刺激的供能方式密切相关。短跑比赛中主要以磷酸原系统(ATP—CP)供能。加快ATP、CP的合成速度,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是提高速度耐力的基础。当今中国还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所以,造成我国短跑运动员在速度耐力方面多年来进步缓慢。
2、总结与建议
现代短跑技术看作是髋关节为轴的前后摆动——平动运动,不再把蹬地作为向前的主要力量。在针对短跑技术练习的时候应该多注重髋关节摆动灵活性、摆动幅度,以及抓地能力的练习。专项力量练习方面要符合短跑技术的跑的特征,不能传统式的只注重大力量的练习,注重大腿、臀部后群肌的发展,增强扒地能力。基于短跑运动的特点,太多身体垂直力量方面的练习似乎不太可取,应该在髋关节前后摆动前提下做适宜负荷力量练习,配合上肢力量的协调发展,加强身体各关节肌肉的协调用力来促进成绩的提高。
随着每年短跑比赛的增多,运动员的竞赛期增长、过渡期缩短,对于身体恢复方面,比赛状态的到来要有科学的方案,按照身体恢复规律,生理心理反映状况,保证机体健康的前提下,除了训练强度能够给予机体适当刺激,加强过渡期、准备期、竞赛期的有氧训练,增强机体其他各方面的生理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优秀的选材、科学的培养方案、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一切准备就绪,中国短跑迈向巅峰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