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必要首先考察一下曹巫初具世子地位的具体时间,因为这关系到曹操世子教育的分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转换等问题。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的长子曹昂死于建安二年(187)曹操征张绣之战中。这意味着曹巫自建安二年(187)起就是曹操事实上的长子,这时他年仅10岁。另据《魏书·后妃传》:“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按:指曹巫之母卞皇后)为继室。丁夫人即曹昂的养母,她经常就曹昂之死一事责备曹操,且“哭泣无节”,于是先被遣送归家思过,后来被废。若我们据此推测,则曹巫之母大概在建安二年(187)之后不久便成为曹操的正室,这样曹巫也在事实上同时成为曹操的嫡长子。而这一身份是曹巫成为世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另据《魏书·武帝纪》,汉献帝于建安十六年(211)命曹操的“世子巫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y相副”,后又于建安二十二年(217)“以五官中郎将巫为魏太子”。这说明,在建安十六年(211)之前,曹巫就已正式具备曹操世子的地位。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晋封魏公,其实已有资格立自己的一个儿子为太子,但直到建安二十一年(216),即他受封魏王后的第二年才正式立曹巫为太子。这一事实难免会让人就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情况有所揣测。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父子二人并无矛盾存在,曹操也未对曹巫表现出任何不满。曹巫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的同时,可以“置官属,为y相副”,地位仅次于时任y相的曹操,远在曹操其他诸子之上。曹操也在不同场合刻意凸显曹巫的地位,如他曾在《百辟刀令》说:“往岁作百辟刀五枚,适成,先以一与五官将。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以次与之。这道令固然表现了曹操希望诸子文武兼修的教育理念,但他要求曹巫以世子身份为诸弟示范的意味也是明显的。更重要的是,曹操在出征时,往往让曹巫留守邺城,负担监国重任,充分表明对曹巫的信任、培养和期待。由以上可见父子之间并不存在信任危机,有学者认为“曹巫与乃父关系还算和睦”。徐公持先生认为,在曹巫和其诸弟之中,曹操是比较看重曹巫的,但是他迟迟不立太子,原因“倒并不在于曹操对曹巫有何特别的不满,而是在于曹操更加欣赏另两个儿子—曹冲、曹植”,其中曹冲早慧,异常聪颖宽仁,而曹植有超群的文学才华,因才见爱;但在曹冲早夭、曹植因屡犯过失而失宠之后,曹操才终于“结束了长期的犹豫不决,正式立曹巫为太子”。曹操最终放弃曹植而立世子曹巫为太子,实与他本人的教育理念及思想倾向紧密相关。曹巫较好地领悟并遵循了曹操的教导,与其教育理念相吻合;而曹植则率性而为,违背了曹操的这一理念。
但立储之事毕竟关系重大,在曹操家庭内部也是如此,故他亲自对此进行了解释。在立太子之后不久,他在《立太子令》中明确告诉次子曹彰等:“汝等悉为侯,而子桓(按:曹巫字子桓)独不封,止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这当然是对过往事实的一种追认。按《三国志》,汉献帝在命曹巫为五官中郎将的同时,封曹操的三个儿子曹植、曹据和曹豹(或又名曹林)为侯,后又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封曹彰为郡陵侯。从这两则材料来看,曹巫诸弟仅是封侯而已,但曹巫作为五官中郎将不但可以“置官属”,而且处于“为y相副”的高位。据汉代卫宏所撰《汉旧仪》:“五官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主五官郎中。《通典·职官十一》“中郎将”条曰:“建安十六年,魏公子巫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以副y相,位在魏国诸侯王上。另据《三国会要·职官四》“五官中郎将”条:“建安中,魏文帝为之,置官属,以副y相,位在魏国诸臣上。官属有长史、文学、司马、贼曹、功曹。践柞后不置。综合这些材料来看,在汉末建安时期,五官中郎将一职仍具实权,而曹巫任五官中郎将期间,可以“置官属,以副皿相”,其权力之大似远较以前。因此,在任五官中郎将后,曹巫在魏国的地位确已变得非常特殊,位在诸臣和诸侯王之上,仅在父亲曹操一人之下,而且拥有种类众多的官属;这实际上只能是魏国太子才可能具有的地位。此外,曹操虽曾一度属意和欣赏曹植,但即便在此期间,他也并未动摇曹巫“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皿相副”的地位;在建安二十二年(217)之前,曹巫实际上仍居太子之实,只是缺少太子的正式名分。由此可知,曹操在上述写给曹彰等的令中,所说也确为实情。
以上分析表明,曹操最迟在建安十六年(211)就已经实际确立了曹巫的世子地位。虽然曹操很欣赏曹植的才华,一度还产生立其为太子的念头,并为此在私下里征求过属僚的意见,但从实际的操作层面来看,曹巫的世子地位虽然受到过严重的挑战,但他在原则上仍是曹操立嗣一事的首选。据此,我们将曹操的世子教育确定为曹操对曹巫的教育,而与他对其他诸子的教育相区别。
基于这一点,也考虑到曹巫作为曹操嫡长子的特殊性,我们最好把他任五官中郎将之前(即建安十六年之前)所接受的教育,放在曹操世子教育的延长线上。在探讨曹操的世子教育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建安十六年(211)之前(即曹巫任五官中郎将之前);第二阶段为建安十六年(211)至建安二十二年(217)之间(即曹巫任五官中郎将期间);第三阶段为建安二十二年(217)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即曹巫正式任魏国太子期间)。关于第三个阶段,笔者正在撰写专文讨论,本文仅探讨建安二十二年(217)之前的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