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校联动的小学音乐教育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7日

经历多年倡导和发展,素质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素质教育是一个一直受到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素质教育的成效是显著的。如今,许多家庭对素质教育青睐有加,特别是以音乐为代表的艺术教育,很多家庭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单纯的,他们不再将其视为求学的“捷径”,而是真正将其当作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增强孩子艺术素养的选择。这对新时期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长期在小学音乐教育一线的教师,笔者深深感到:机遇在前,责任重大。同时也意识到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应该将家校联动引入小学音乐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家校联动: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不容忽视的力量

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在素质教育中的责任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常年奔走在教育一线,切身感受着素质教育理念带来的变化。而在推动素质教育理念及实践发展的诸多力量中,家校联动所产生的力量不容忽视。

小学教育阶段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各方面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育学生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艺术气质等方面的使命。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学校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和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都推动着以小学音乐教育为代表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全国各个城市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培训非常多,这体现了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旺盛需求,也意味着社会存在推动音乐教育发展的强劲力量。这股力量主要来自千千万万的家庭,而家庭的这种需求也延伸到学校音乐教育之中。如果学校引导得当,这种需求将会提升素质教育的总体水平,反之则可能造成负面效应,削弱素质教育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开展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墨守成规,局限于课堂上的创新和探索,教师要将小学音乐教育与家庭对音乐教育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顺势而为,用家校联动的方式凝聚力量,共同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李岚清在他的著作《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到河南郑州一所小学考察,学校举办了一次小音乐爱好者的节目表演。其中一个10岁的孩子,小提琴拉得很好,很有“小音乐家”的风度,理想是当个小提琴家,后被推荐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继续上学。在考察中,李岚清给小音乐爱好者们出了一个题目:音乐简谱是谁发明的?怎样传到中国来的?十二平均律是谁首先发明的?他们准确地叙述了法国卢梭发明音乐简谱和流传到东方的过程,以及十二平均律是明代朱载靖于1581年首先在《律历融通》中提出的,比德国的巴赫还要早一百多年。这让李岚清感慨道:“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时间去训练和提高,很多孩子等不到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这些天赋就会被埋没。”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基础教育阶段要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而且音乐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还要加强校内外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特殊的家校联动,增进了各方音乐教育的兴趣和动力。当然这样的联动可遇不可求,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动却可以常态化。家校联动需要交流碰撞。学校需要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全面了解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在学校之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经过多方努力,假以时日,家校联动的力量完全可以转化为推动音乐教育的正能量。

二、家校联动:推动小学音乐教育触手可及的变革

有人说,“家校联动,共同推进”的理念固然好,设想引人注目,但缺乏有效的实现路径,以至于说得多,做得少,取得的成效更少。事实上,家校联动的渠道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最根本的是“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表现形式。

过去,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倾向于重管理、轻服务,学校很少向家长开放校园,很少主动把家长请进校园,更不用说把家长请进课堂。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比如南京等城市部分中小学校除坚持家长会等传统家校联动形式外,还主动策划推出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在正常教学时间段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这些变化也折射了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如今,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让家校联动也变得更为便捷。例如:小班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趋势;" 80后”家长日益增多,他们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社交通讯应用日益丰富,让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加紧密;家长居家办公带来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让更多家长有时间参与到学校教育中。而且,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相比,音乐课堂形式多样、轻松活泼,更具备开放的条件。对很多地区的学校来说,家校联动的音乐教育形式和内容创新已经开始。这些变革的元素在现实条件下酝酿已久,变革触手可及,而且效果可能事半功倍。家校联动元素可以渗透各个教学环节。以目前的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为例,学校可以大胆开放课堂,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小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依据小班化教学活动化、个别化、合作化、综合化的“四化”特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笔者提出并实践了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三互”策略,即让师生在优化的情境中互动,在彼此的角色中互融,在彼此交流中互进,每一个环节都很容易植入家校联动,让家长参与互动。此外,新媒体社交工具的应用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参与教学,即便不在课堂上,家长也可以通过QQ、微信、飞信等工具,及时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借助新媒体手段,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互动。

三、家校联动:憧憬小学音乐教育的未来

提到变革,尤其是教育变革,很多人会认为很难。的确,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变革牵动着千家万户,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然而,教育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又往往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变革其实就蕴藏在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里,一个个创新进取的教师心中。要想凝聚这股正能量,推动变革,就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这场家校联动的变革中任何模式都不可以照搬照抄,各校乃至各年级、各班级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憧憬。未来的小学音乐教育形式必然将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打动人。

不可否认,在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制约着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因此,各地、各校都在寻求变革,为营造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动画、视频教学及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成为很多教师共同的选择。笔者认为,学校要着手推进家校联动,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互动交流,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的音乐课堂将不再是音乐教师的独角戏,也不是偶有学生活跃的二重唱,而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社会共同演奏的交响曲。教学互动的形式也将借助新媒体手段,从课堂延伸向课外,延伸向家庭乃至社会。

通过高频次、多形式的家校联动,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将更为默契,实现优势互补。家校互动推动下的音乐教育,将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个性,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有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思考以音乐为代表的素质教育。

身处新时代,新媒体、新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必然改变教育。在更强调互动和体验的教育环境下,家校联动是必由之路。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教育的特性也决定了其素质教育排头兵的地位。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家校联动必将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更有活力,更有成效。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