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却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成为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并在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随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林业生态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茶,目前已经实施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有三北防护林体系、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随着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价值口益显现,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有力地改善了当地恶化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同时促进了京津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1 京津冀区位
1.1 自然地理特征
京津冀地区,位于北纬36°O1’-}-X12 °37',东经113°0}1’一119°53'。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以北,东临渤海,北有燕山山脉,西与太行山脉毗连,形成了背山面海的特殊地理环境。面积约为18.77万平方千米。京津冀地区地势以西北和北部最高,东南方是辽阔的华北平原,地势虽有起伏,但坡度不大,海拔一般在500以下。
京津冀地区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总体气候条件良好,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雨热同期,给植物树木等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部方向减少,在京津冀地区南部地区中心,降雨量较少,向四周递增。
1.2 社会经济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经济发展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运行质量的同时,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5年出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北京市功能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功能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不范区、改革先行不范区;河北省功能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不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实现优势互补,三地协同发展。
1.3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资源不足、风沙危害严重,近年来沙尘暴天气,雾霆天气频发,大气治理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
2 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目前已经实施的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有三北防护林体系、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随着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价值口益显现,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十分重视京津冀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率先实现生态突破。未来五年,将努力在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国家储备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生态空间、国土绿化、森林质量和林业精准扶贫7方面实现突破。“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对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累计投入161亿元,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山2015年的25.7%提升至35%以上,森林面积山0.83亿亩提高到1.1}1亿亩,森林蓄积量山1.36亿立方米增加到1.71亿立方米。
3 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价值评价
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净化大气、减轻水旱灾、保护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通过3S <G工S, RS, GPS)技术来对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在一定的时间及空间范围内,识别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分析数据的变化,对生态影响做出评价。
3.1 涵养水源
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采取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更新造林等措施,建成了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基本框架,共营造水源涵养林110.O1万公顷。
其中河北省承德市是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河”之源,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两库”上游,承德市一直把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作为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重点任务来抓。大力治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率达50%以上。承德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构建起坝上防风固沙林、北部水源涵养林、中部水保经济林和南部经济林等四大林区为主的“生态屏障”。
3.2 防风固沙效益
京津冀林业工程采取封山育林、吃播造林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办法,营造防风固沙林,建造绿色屏障,取得显著治沙效果。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巨大成功,有力地为京津冀地区阻挡风沙。森林抑制风沙量平均为1}1.2吨/公顷,森林抑制风沙效益200元/公顷。山此可以算出,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抑制风沙的总量为6760万吨,每年可减少风沙危害造成的损失9.5亿元。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森林面积将达到1.1}1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湿地面积不低于1890万亩,防沙治沙面积达到1600万亩。
3.3 保育土壤
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通过增大森林故土量和森林的保肥量来保持水土。平均森林固土量为30吨公顷,森林的保肥量为2.5吨公顷年,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按山系、按流域综合治理,大约治理了X10%的水土流失面积,显著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
3.4 固碳释氧
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中“三北”防护林在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PM2.5的吸附和清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温室效应,促进碳平衡。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因此加强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
4 布局优化研究
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优化既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使用资源,又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自然生态系统。优先改造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沿海、平原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区域的退化防护林,布局优化体现在加强京津生态过渡带、廊坊环首都“环境护城河”、河北承德水源涵养功能区等的建设上,通过优化京津冀林业生态工程的布局实现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京津生态过渡带包括保定市、廊坊市、沧州市的部分地区,是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建设京津生态过渡带有利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保定与京津山水相连、地缘一体,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河北保定造林60万亩,推进环京津生态过渡带建设其中人工造林33万亩、封山育林27万亩。沧州市实行廊道绿化、植树造林等,大力打造绿化工程。
廊坊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而拥有环首都“环境护城河”的特殊使命。廊坊通过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打造绿化景观带,提高林木绿化率,与京津边界绿化相连接,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空气质量,实力打造环京津“绿色护城河”。
河北承德一一“华北绿肺”是京津冀重要水源地,将其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水源涵养,大力治理水土流失,构建起坝上防风固沙林、北部水源涵养林、中部水保经济林和南部经济林等四大林区为主的“生态屏障”。到2020年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工程将再造林50万亩,届时将完成造林100万亩的任务。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8%,建成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国家、省级森林公园17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张承地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区与水源涵养区,是京津冀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口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近年来,按照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定位,“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思路,举张家口市之力推进生态建设,大力构建现代林业体系,完成各类林业生态建设工程2000多万亩。张承地区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作为主要任务,有力地缓解了京津风沙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