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98年菲律宾成为美国殖民地后,一批美国军人、传教士、教育者来到菲律宾马尼拉,试图将西方文化、生活理念带给当地民众,以建立美国在太平洋中的文明基地。但进展并不顺利,当地民众的敌对情绪时而引发局部冲突,令美殖当局十分烦恼。1910年,美青会干事布朗(Elwood StanleyBrown接到北美总部派遣其出任菲律宾马尼拉青年会“体育部主任”的任命。此前,布朗曾在伊利诺伊大学担任过一年(1905一1906年)篮球教练,并在芝加哥青年会任过职[7es。布朗到达马尼拉不久,美殖当局总督威廉·卡梅伦·福布斯(William Camer-on Forties)便交给他一个棘手任务。马尼拉夏天的天气异常炎热,美殖当局在吕宋岛北部建了一座新城“碧瑶市”(Baguio,用于盛夏避暑。在这三个月中,菲律宾当地职员也不得不搬到“碧瑶市”。远离家人和朋友使他们变得焦虑和烦躁,常常做出一些诸如扯断电话线、堵塞厕所等小破坏行动来表达不满和厌倦情绪。布朗的任务是组织体育活动转移他们的不良情绪,缓解美殖当局与菲律宾当地职员之间的矛盾。显然,布朗获得了成功,因为他受邀于第二年继续在“碧瑶市”开展体育活动。布朗后来称:体育活动“不仅使小破坏活动明显减少了,而且大部分菲律宾职员喜欢上了棒球、排球等西方体育。
“避暑事件”拉近了美青会与美殖当局的关系,也为布朗之后的“体育事工”打开了局面。回到马尼拉后,布朗发现当地民众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西方体育的开展十分有限。布朗认为学校系统是切入口,于是奔走于教育局等部门,争取到了改革学校体育课程的机会。新体育课程引入了排球、棒球和接力赛等无需很多器材的集体体育活动,以便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这些体育活动很受学生的欢迎,大部分男生热衷于游戏比赛,一些女生为了更好地运动甚至改变了传统装束。学校里的恶作剧事件大大减少了,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也降至历史最低[A1。布朗愈加坚信“体育”能有效治愈“不良行为”,无论对成年人(菲律宾职员)还是未成年人(菲律宾青少年),这一点均得到了验证。“尽管该项改革的推广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最终超过40万名菲律宾学生接受了西方体育和比赛。
“避暑事件”和改革学校体育课程两件事,使美殖当局意识到体育运动在缓解文化冲突和建立文明社会(公民教育和文明开化等)方面的特殊价值,从而愈加支持美青会的体育事工。在布朗看来,体育运动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美好的个体公民是构建文明社会的基础。因此,布朗将注意力投射到更为广阔的市民群体,开始着手推动社会组织系统的体育活动。为了让菲律宾市民参与到运动中来,布朗提出“play for all"(让每一个人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和机会)的理念,呼吁美青会出资购买专门场馆用于菲律宾人的体育训练(因为种族隔离,青年会的体育设施是不允许菲律宾人使用的)。同时,他还向美殖当局建议环绕马尼拉的老城墙建设一批公共运动场,用于民众的日常体育运动。
在布朗的努力下,菲律宾学校系统和社会组织系统的“体育事工”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菲律宾体育事业的发展,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函待建立。1911年1月,在布朗的主持下,“菲律宾业余体育联盟”( the Philippine AmateurAthletic Federation正式成立,总督福布斯亲任主席,布朗任秘书长。该组织的建立使菲律宾体育有了最高领导机构,进入了更为规范的发展阶段,也为之后FEAR的发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