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观
“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要求人们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从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角度看,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列正在奔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列车,那么其中,改革为其提供强大动力,法治为其提供秩序保障,党的领导为其引领方向。可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治国安邦的伟大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它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具有科学而坚实的析学基础。
二、“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
矛盾具有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既有主要和次要矛盾,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并且二者在一定条件卜可以相互转化,要处理好“重点论”和“两点论”的关系。
“四个全面”是针对当前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明辨轻重缓急之后作出的明智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目标规定了其它矛盾的性质和方向,抓住了当今中国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尤其是针对正处于矛盾凸显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就显得紧迫和必要,因此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角度来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抓住了重点,同时兼顾了全而。
二、“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可以说环境就是析学意义的社会存在。四个全面提出的理论环境就是目前的新常态,主要是指经济新常态“四个全面”是我们党主动适应新常态采取的根木战略举措。理想信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对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全民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为实现民族共同目标而努九“四个全面”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我们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将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坚定全国人民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力量,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四、“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创新,是事物生生不息的内在要求。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卜,经过量化逐步完成,即只有做到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要求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踩“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五、“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活动必须遵循两个基木原则,即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真理原则要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原则要求必须按照人的“内在尺度”即适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来引导和评判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坚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才能使实践既符合客观要求也符合主观目的,既有成功的保证又有动力的源泉。
六、“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在我国,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实践的客体是社会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践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对于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作出了科学的指引,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积极性,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结语
“四个全面”治国方略蕴含了丰富的析学智慧,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促进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个全面”时代析学引领卜的中国巨轮,一定能胜利抵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