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7年第二季度例会中再次强调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会议强调,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没有发生改变,仍是稳健中性,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意图还在,其操作目的仍在于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对于央行二季度例会透露出的信号,李奇霖对记者表示。
既然货币政策意图不变,意味着防风险、去杠杆依然是下半年金融监管不变的方向。
而从上半年央行的成绩看: 资金面平顺跨越年中考核,却并未出现资金价格高企,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央行在引导市场预期以及流动性调节上,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搭配使用愈发灵活:上半年既有提前对公开市场利率调控,也有通过“锁短放长”调控公开市场操作方式来应对跨季资金需求。这使得在国际上美联储加息、国内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市场的稳定性。
当前, 7月面临的资金面问题跟4月有些相似,都是经历了面对季末与 MPA 考核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同样也面临跨季资金集中到期的考验。
“ 相比三四月份监管的持续收紧,7月面临的监管环境暂时稳定;同时,3月美联储加息后,央行跟随上调了货币市场利率,资金面一度趋紧,而6月加息后,央行则按兵不动,并且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保证平稳跨季;此外7月经济面临高基数效应,基本面下行不容乐观。因此在他看来,至少7月债市大概率不会重现4月的大幅下跌。”海通证券(600837)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央行如果延续目前的谨慎投放的态度,7月资金面将再度面临考验。
在国金证券(600109)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看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不是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货币政策从前期稳健中性偏紧的操作转为真正的“不松不紧”精准投放;另一方面,央行进一步加强预期管理,强调稳定跨季资金流动性,为市场增强信心。
“7月,央行对到期的MLF可能仍会续作,在策略上仍以1年期替代6月或3月期限,以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OMO则会更加具有选择性,会适时的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来择机决策;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对看好兼具财政与货币政策的PSL。这一方面有利于基建棚改的推进,稳定投资;另一方面也能实现补充流动性的目的。”李奇霖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