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侯命、与时屈伸”与生命挫折教育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9日

“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是否能够直面生存困惑。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在不如意的境遇中,在面临各种生活挫折时,最容易产生生存困惑。于是,如何帮助人们恰当合理地理解自身境遇,获得直面挫折的勇气,最终走出生命困顿,便成为生命教育所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方面,荀子的命运观可以为生命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理念。    

当陷入挫折时,儒家也会和生活中许多人一样把其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如《论语》就讲过“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之类的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儒家一方面承认“有命”,另一方面又“不认命”。他们激励人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开拓发展空间。“尽人事,听天命”可以说是儒家在“命运”问题上的一贯立场。荀子也是如此,甚至相较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等其他儒者,荀子表现出更强的进取精神。例如,前文提及的在人性完善的问题上,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后天“积”和“渐”的努力来实现;再如,在天人关系上,荀子明确宣称:“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可见,在荀子的视野中,人自身的努力至关重要,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当然,荀子也意识到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外在环境或者偶然因素在个人发展中同样重要,有时候甚至是至关重要。用荀子的话讲就是“节遇谓之命”,即制约人生的遭遇就是命运。在人生历程中,人难免会遇到无能为力之处、无可奈何之时。对此,荀子的基本看法可以概括为两点:    

其一,端正态度,修身侯命。所谓“修身侯命”,就是要做好准备,耐心等待。荀子的这一观点在如下一段话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侯其时。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面临时遇不济时,君子应该比处于顺境时更努力、更小心、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即“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也就是要好好地做学问,仔细地考虑问题,修养自己的身心,端正自己的品行,然后“以侯其时”,即等待机会的降临。等到时来运转的那一天,因为君子事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苟遇其时,何难之有”,一切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反之,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如果不知反省、只知抱怨,则于事无补,即谓:“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其二,调整行为,与时屈伸。所谓“与时屈伸”,就是要随着时势的变化,随机应变。用荀子的话讲,就是:“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不同的境遇,明智的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有时候可以柔顺得像香蒲和芦苇一样,但这并不是出于懦弱胆怯;有时候又可以刚强坚毅,但这也并不是出于骄傲横暴。真正的君子应当向时而动,当曲则曲,当直则直,灵活应对。    荀子上述“不怨天、不尤人、修身侯命、与时屈伸”的理念正是当代生命教育应当获取的宝贵资源。这样的理念既能让人在面对困难与坎坷时保持应有的坚守与坚韧,又能启发人采取必要的灵活方式去应对挫折。这样的理念内化到心中,有助于人们理性、平和地看待自身遭遇和社会发展,保有一份坦然和豁达,保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不致丧失进取心,并能减少怨气。在当代中国,很多自杀和暴力伤人事件正是出于对生活的绝望和怨气的积聚。因而,荀子的这一理念值得当代通过生命教育的开展,结合当下社会需要传达给人们。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