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十三五”时期,广东要在2018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本次两会前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也相继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各地教育的最大目标和任务便是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在教育普及水平、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国际化水平、个性化水平以及终身化水平等指标上达到中等国家教育发展的平均水平。随着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实施时间节点的不断迫近,教育现代化推进的难题和教育深入发展的路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广东区域非均衡化发展的现状
教育数据统计表明,广东的基础教育差距在城乡、地区、阶层之间在进一步拉大,不同教育类别如重点中小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广东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差距尤为明显。
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15)) [《广东统计年鉴·2015》由《广东统计年鉴》编委会编写,资料主要来源于广东省政府各级统计局、国家统计调查总队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资料,收录了广东省全省及各市、县(区)2015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1978年以来各个主要时期广东省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广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的划分,广东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四市)、西翼(指湛江、阳江和茂名)、山区(指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四大区域,其中包括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以及54个市辖区。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80 %(是东西两翼及山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4倍),而东西两翼及山区仅占20 %,人均生产总值差距更加明显,其中人均最多的珠三角地区是最少的东翼地区的3.55倍
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地区在教育上差距明显。广东统计年鉴2013一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与粤东、粤西以及山区在受教育机会均衡发展方面(包括学生入学率差异、城乡学生入学率差异、城乡男女入学率差异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包括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学校校舍面积、图书资料仪器、教师合格率的测算等)以及教育均衡的结果方面(包括学生毕业率、辍学率、巩固率、教育普及率测度等)存在着差异,而且有些指标如教育资源的投入、师资配备等的差距在逐步加大。
(二)广东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与发展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人敢为人先、大胆创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推进中成为表率。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西方以殖民统治、掠夺资源的方式所取得的原生现代化的模式显然无法成为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对象。中国唯有在现代化的追求中,发挥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理论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观察、学习、模仿等手段,以较低的社会经济成本获得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知识和经验,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自觉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外生现代化模式。广东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必须从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和全球视野中寻求坐标和方向。目前,广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国已率先进入由要素驱动转化为由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发展阶段。这对广东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广东教育必须适应广东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及时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