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性是哲学的本质特征。本质是什么?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各必要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事物外部表现形态的根据。哲学包括哲学家、哲学派别、哲学著作、哲学思想等要素,而哲学思想是哲学诸要素中的根本要素。所以,哲学与哲学思想、哲学史与哲学思想史之间不能完全划等号。做这样的区分,对十思想史研究的深入是有意义的。
首先,将哲学与哲学思想作区分有助十深入探讨思想史与哲学史关系。
上世纪80年代,思想史界曾经进行过关十思想史与哲学史关系的讨论,吸引了很多学者一参加进来。汤一介先生发表了仲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一文,认为“哲学史和思想史无疑应该有所不同,但长期以来由十两个原因使二者一的区别没有搞清:一是对什么是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搞不清;二是思想史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搞不清。”“长期以来,对哲学史研究的内容一般地说都扩大了,而把某些具体学科的思想史的内容包含进去了,特别是常常把政治思想史的内容包括进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一认为,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把哲学史和哲学思想史加以区分。哲学史和哲学思想史概念上有不同的外延,哲学思想史是对哲学史概念外延上的限定。如果对哲学史外延没有明确的限定,就很容易出现研究内容扩大化的问题。
汤一介先生指出:“哲学史作为认识史来说,它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是揭示历史上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必然性。”李锦全先生说,编写哲学史“要突出哲学思想的发展线索,把围绕哲学基本问题所展开的哲学矛盾运动,作为论述的重点,并要通过分析哲学范畴的历史演变来探索哲学认识发展的逻辑进程。这就是说,对历史上存在相互对立和前后更替的哲学体系,必须摆脱历史现象的外在形式以及其扰乱作用的偶然因素,揭露出其中包含的作为人类哲学认识发展必经的理论环节”。这里所说的哲学史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哲学史编写论述的重点,实际上是哲学思想史的任务,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哲学思想史概念罢了。
第二,有助十哲学史研究的深入。
哲学思想是哲学诸要素的根本要素,哲学史研究的深度,取决十哲学思想史研究的深度。哲学思想史的概念,把哲学史的外延限制在思想史之内。外延的缩小,意味着内涵的扩大,意味着研究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丰富。由十外延的缩小,研究者一可以把视线聚焦在揭示本质规律的哲学思想问题,如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唯心和唯物思想以及二者一的关系问题、方法论问题、方法论中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世俗社会各种具有哲学意义的思想观念等等。研究这些问题是如何发生的,怎样发展变化的,这些发展变化有着怎样规律、变化的内部根据和外部影响,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大大丰富哲学史的内容,也将促进哲学史研究的更加深入。
第三,有助十构建思想史研究的新结构。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仲华思想通史》重大学术土程,这是一项新的思想史研究,“无论从时间断限还是从思想脉络来看,都要堪称贯通古今,要上溯远古,下迄党的十九大,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传统集成起来,为我们党总结历史、开创未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为世界文明和人类智识的提升作出属十我们中华民族的奉献。就中古思想史而言,其中包括了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经济思想史、法律思想史、军事思想史、民族思想史、社会思想史、教育思想史、史学思想史、科技思想史十个门类。这是一个抽象与具体结合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思想史这一抽象概念体现在每一类具体的思想史中。就哲学思想史与思想史的关系而言,它是整个思想史的哲学思想层面。传统的哲学史与这个结构显得有些抵悟,只有从新的角度、新的内容、新的写法方面构建哲学思想史以及其他令门思想史,才能对这个结构形成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