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7日

(一)历史教育在现时代的作用    

“历史的事实既然是支配现在参考,在教授历史的时候,当然要选择阐述能够配合现时代需要的史料,这并不是说要零碎的抽出历史的某一部分材料来讲述,而是在整个的系统中特别注重切合现时代需要的史料。现时代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思想,如何实现中国梦,需要有中国精神,凝聚全国的力量。在讲授历史教育时,结合近代历史,讲解中国梦的历史由来,更能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向心力,也能汇聚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政治力量。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如何使现代大学生建立道路自信?比如:中国的近代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近代史的落后容易使现代大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前途产出怀疑。在上思想政治教育课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解社会制度更替的必然性,更替的动力是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替代资本主义,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了解使大学生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有助于大学生建立民族自信    

朱光潜曾说过,“国无历史,即无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长时期累积而成的,渐渐孕育而成,一个民族,如果文化不能延续,则民族也不能长久,以中国5000年灿烂文化为根源,影响了周围东南亚的国家,中国的儒家文化以仁、义、礼、智信为五德框架,五德体系实际上构成了中华道德文化和道德信仰的主体框架,内在追求为道德,外在体现为礼,让现代人无不感叹中国文化魅力,面对外国文化的冲击,对于木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往往成为确立“文化自我”的前提和根基。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历史教育涵养了中华民族文化,建立了文化自信,养成大学生民族自信心,有了民族自信心,才有民族的自尊心,才能提高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    

(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增进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形成所具有之一种特征的意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民族固有的道德。“忠孝、仁义、诚信、和平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团结中华民族,发挥强大的力量。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民族思想为民族主义的内核。历史教育首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郑师许定位历史课本为“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民族要义为中心思想的课本;历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培育。国家的中心是民族,不是个人,讲历史,也必须重点在于整个民族。历史教育让大学生明自:历史上能流芳千古并为后人所崇拜的,总是那些先民族后个人的英雄人物,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就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忘记了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败类。这些民族传统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民族传统精神的坚持正是民族认同的表现,大学生群体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无疑会使大大激发他们的民族凝聚力。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