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中边缘化
从高职高专院校角度来看,在专业职业化的趋势下,开办的专业与市场接轨,历史教育的课程很少,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实行2+1模式,二年学校学习,一年到企业实习,历史等人文素质教育弱化,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很少设置历史课程,有些高职专科院校,在公选课中全凭教师和学生的兴趣而开设,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本科院校设置4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而专科院校则只开设“概论”“基础”两门。“概论”课的历史部分作为政治教育的载体,仅仅在“概论”课中涉及到,历史教育在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中边缘化,不足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思维训练,导致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历史教育不够。
(二)历史专业的大学教师缺乏
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大学历史专业老师本来比较少;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与历史有关的专业非常少,少数历史专业老师大多数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岗位,有的从事行政工作,有的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从事专门历史教学的寥寥无几。由于历史专业的就业环境并不理想,优秀学生就读历史专业的更少,恶性循环,较少有优秀的人才致力于历史教学,所以高职专科院校的“两课”之一“概论”大多数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很多政治老师,或因自己所学专业限制,或因课时限制,不愿过多讲授历史,更多地是选择性讲解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些历史片断,没有系统地梳理历史发展,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意识教育。
(三)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本身的历史基拙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差,历史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对中国历史不了解,笔者在一些班上课时,问及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学生的回答相当令人失望。
一方面,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实质上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其历史观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指导地位的质疑、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否定、对近代西方侵华战争的辩护和对中国反侵略斗争的非议、“告别革命”浪潮的兴起以及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颠覆性评价。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2015年国内十大思潮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历史虚无主义得分为9.06,排名第二位(2014年排名第七位),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比如: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台在拍摄历史题材动画片《戚继光》前做了“戚继光是谁”的调查。回答“堵枪眼的”“炸碉堡的”“收复台湾的”,不乏其人。有些历史英雄人物竟遭到肆意调侃、抹黑、低毁与质疑。“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一些言论甚至荒诞离谱。这些历史人物遭任意歪曲,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历史采用“恶搞”的态度,对真实的历史更不了解,甚至虚构历史,很难有正确的历史观。让高职高专科院校学生对历史教育不感兴趣,导致历史素质更为欠缺。另一方面,受“历史教育无用论”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稍纵即逝的信息,大学生的好奇心被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吸引着,反而对久远的历史信息很难提起兴趣。大学生热衷于在旅行中找到历史印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而这是零散的,娱乐性质的。从内容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物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受功利心态的驱使,大学生关注的是能马上带来物质回报的事物,比如:理财、证券、股市等。历史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历史教育关注的是人文、生命、真实,历史教育的功能是道德性、情感性,历史教育功能作用是隐性的,这导致大学生忽视了历史教育的作用,甚至认为历史教育无用,实践上表现为不去关注历史,很难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