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2008: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8月29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3] 范中亮, 王剑楠, 许佳, 史杰. 浅析水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20(2):83-86
[4] 马建军,何荣均. 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J],2009
[5] 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邓波、洪钱曾、龙瑞军.区域生态承载力量化方法研究述评[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9(3):283
[7]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一经济泊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 9(1):1-91
[8]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 )3:1-33
[8] R.G Doupe, NEP ettit.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regulation and water allocation for the OrdRive, Western Australia[J].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2002,18(3):307-320
[9] 李团胜,石铁矛,肖笃宁.大城市区域的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2):52~55.
[10] Frederick Steiner1,John Blair,Laurel McSherry,et al.A watershed at a watershed: the potential for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 protection in the upper〔J〕.San Pedro Drainage Basin (Mexico and USA),2000,49:129~148.
[11] 黄光宇,杨培峰.自然生态资源评价分析与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以广州城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1,25(1):67~71.
[12] 黄朝君. 人工湿地技术在中国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江西科学[J].2006 .Vol.24(6)
[13] Yanitsky O N. Cities and human ecology. Social problems of man's environment: where we live and work.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81
[14] 徐晓鹏,武春友.大连市城市污水资源化问题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2,Vol.23(3):5-62
[15] 黄光宇,陈 勇,田 玲,等.生态规划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广州科学城为例〔J〕.城市规划,1999,23(6):48~51.
[16] 邢 忠.“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城市规划,2001,25(6):44~49.
[17] 李庆朝. 江北水城水环境规划及治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J]. 2007, 35( 29) : 9231- 9233
[18] 赵勇, 贾志营, 蒋艳. 湖北省水环境规划及污染控制方案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3,25(5):90-93
[19] 王永磊. 田园新城水环境规划及水系统优化研究[J]. 2006,(9):32-34
[20] 张承重. 环境规划与管理[M].2007.
[21] 丁文铎,孙燕.环境水生态修复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北京水务[J].2006.(1)
[22] 丁文锋,张平仓,陈杰城市化过程中的水环境问题研究综述.长江科学报[J],2006,Vol.23(2)
[23] 陈朝辉.建设广州生态城市中的碧水工程.广州园林[J],2001(4):23~25
[24] 赵 民,侯 丽.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使用的有效规划与管理〔J〕.城市规划汇刊,1997,6:12~16
[25] 徐福留,曹 军,陶 澎,等.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敏感因子及敏感区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4):361~365
[26] 薄燕怀,实施水环境全流域管理的初步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
[27] 彭盛华,袁弘任,江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原理探讨,人民长江,2001,32(1)
[28] 钱易,刘昌明,邵益生主编,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利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9] Ndubisi,DeMeo,D Ditto.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a template for developing greenway corridor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33(1~3):159~177
[30] 骆 悰.上海市城市发展敏感区划分研究与对策〔J〕.城市规划汇刊,2000,5:19~22.
[31] 房庆方,杨细平,蔡 瀛.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及其实施〔J〕.城市规划,1997,22(1):7~10.
[32] 朱 群,程晓燕.淮阴市城郊环境敏感度初步探讨〔J〕.环境与开发,1998,13(3):42~44
[33]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组.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生态优先的广州“山水城市”建设初探〔J〕.城市规划,2001,25(1):67~71.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通过 1996年5月15修订
[35] 徐良芳,冯国章等.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0卷第2期
[36] 苏维词.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度评价研究——以乌江流域为例〔J〕.中国岩溶,1997,16(1):57~65
[37] 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38] 蒙城县志.蒙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山书店.1994.12
[39] 周魁一,谭徐明. 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1(3)
[40] 赵方莹. 北京门头沟区樱桃沟小流域水环境生态治理思路[J].《北京水务》2009年增刊第2期
[41] 郭希红 刘晓涛等. 安阳市洹河水环境污染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0年4月第9卷第2期
[42] 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学化——兼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的关系.规划师,2000年第3期
[43] 杨佳佳.大沙河干流水质评价与容量研究.2009
[44] 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5
[45] 冶冠辉.城市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J].市政技术,2007,Vol.25(6)
[46] 谭徐明.北京水环境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城市规划中水环境应有的地位——北京水环境保护与开发研究之三.环境变迁研究(第七辑)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47] 王建伟.沈阳市水环境生态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7.12
[48] 沈清基.傅博.生态思维与城市生态规划.规划师,2002(11):73~76
[49] 阳平坚,吴为中,孟伟等.基于生态管理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一以浑河流域为例.环境科学学报[J].2007.Vol.27(6)
[50] 孟伟,张远,郑丙辉等.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流域水环境管理中应用研究的意义、难点和关键技术[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第27卷第6期
[51] 郭怀成.流域环境规划典型案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52] FAO. Groundwater.Pollution. FAO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Paper 31. Rome, 1979
[53] Brown,Hal W. China’ water shortage could shake world food security. World Water, 1998,Vol.11(4):14-16
[54]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55]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6]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 )3:1-33
[57] PeterH. et al. 城市和区域规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