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全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应县也积极响应国际号召,在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取得可喜成就。应县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东部,面积1667平方公里,辖3镇9乡,人口约30万。县政府驻金城镇。全县有耕地77.9万亩,农作物以谷子、玉米、土豆、高粱、黍子、莜麦、小麦为主。黄芪、大蒜是应县的特产,年产分别为80万和30万斤。近年来,应县生态农业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生态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绿色农产品已成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农业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获得生存资源最主要的途径,而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工业技术的日新月异的更替,土地呈现出严重恶化的形式。所以随着人民大众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一种重回大自然的绿色消费浪潮席卷全球,"生态农业"近20年来在世界各地逐步兴起,目前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各地区纷纷采取相应政策以便迎合市场和民众的需求。生态农业已成为人类前进步伐中重要的一布。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存资源;环保意识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
面对绿色消费的迅速蔓延,我国政府积极采取相应政策发展生态农业,在一定领域内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对其重视程度的不足,一些偏远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把发展农产品的重点放在提高品质上,而是仍然停留在数量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本文就应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作出简要分析,从不同方面研究探讨应县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前景分析。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应县是个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在设施农业的建设中,政府基本拿不出扶持资金,面对发展之初的重重困难,县委、县政府将工作的切入点放在群众观念的转变上,他们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干部进村入户及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发展设施农业的效益,使群众充分认识到设施农业建设是农业种植、养殖业上的一次变革,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1.2研究意义
随着世界生态农业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生态农业不仅商机无限,而且也是我们破除国际绿色壁垒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国内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农产品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世界性绿色食品消费浪潮和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同时兴起,使出口的农产品质量门槛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
通过对应县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与发展生态农业成效的对比,可深刻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较好发展生态农业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有助于发展我国生态农业。
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呼唤生态农业的出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危及生存的生态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日益严重、臭氧耗竭、气候变暖、海洋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和沙漠化、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猛增等。为处理和解决人类环境和生存问题,农业生态科学工作者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因此,1972年国际上一个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应运而生,世界各国也相继制定政策扶持和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1.3研究思路
首先,研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背景,在此背景下清楚认识做此研究的意义所在,为本文结构和内容的布置指明方向。其次,通过引用数据和举例等形式,分析应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而深入研究探讨。再次,明确认清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也应看到生态农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前景,机遇和挑战并存。最后,针对影响应县生态农业自身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促进应县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坚定信心,展望美好前景。
第二章我国生态农业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人们都希望自己吃的食物越来越绿色,这对我国的农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生态农业一时问热了起来,生态蔬菜,生态水果,都打上了生态的牌.生态农业发展前景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然而,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政策和法律的不健全是最大障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生态农业概述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2.2我国生态农业现状
生态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有机农业传统的国家。但是,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猛增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我国农业生态资源的破坏和恶化,集中反映在水土资源方面,而农业生产又离不开水土资源。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特别是生态种植业)的建设应该从改变耕作方法和改良土壤入手,补充土壤有机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提高土壤肥力,并广泛采用节水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 应县生态农业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态农业则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据一项最新统计表明,全国51个生态农业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2.2、0.6和1.5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当前应县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全省知名的粮食生产、奶牛养殖、蔬菜种植基地县。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为实现应县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推陈出新,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以农业为重点促进管线经济快速发展。应县县委书记、县长王守林说:“我们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经过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的集思广益,决定以兴建温室大棚、养殖小区和干果经济林为抓手,奋力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跨越,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推进,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县委书记、县长王守林的领导下,全县人民集思广益,在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上创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体制,应县生态农业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着。
3.1应县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应县位于山西北部,朔州市东端,东接浑源,是朔州市内唯一一座没有煤炭的县城,县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农业发展卓越。近年来,县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战略,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赫的成绩。
为推进全县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应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各乡镇的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据“井区大棚种蔬菜,灌区牛羊都进圈”的思路,以做强做大“反季菜、食用菌、特色果、鲜切花”四大新型产业为主线,集中连片规划出多个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
首先,先天优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本县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山势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间。著名山峰有卧羊场、跑马梁、关帝庙梁、鹰家梁等,其中以卧羊场最高,海拔2333米。东北、西北为黄土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是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盆地中河渠纵横,灌溉方便,但低洼处有小片盐碱荒滩。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浑河、黄水河、木瓜河等。境内气候寒冷,年均气温7℃左右,一月零下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水量36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00至140天,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其次,应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深入改革。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特色农业基地和生态畜牧基地,建设全市独特的农牧产品加工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晋北旅游大县和重要工农业产品集散地,建设全省科教强县,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这五大工程,加快“旅工农”大县建设步伐,以期实现全面振兴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2366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66万元。在全省的2007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榜上,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五个方面综合评价看,应县排在第62名;按照朝着科学发展方向的变化程度和工作业绩的大小,应县排在第35名,这对一个纯农业大县来说,难能可贵。同时,应县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全国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县、山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山西省奶牛养殖基地县、山西省蔬菜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3.2应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我国来讲,在短短的20年中,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进步确实令人欣喜。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阻力和障碍,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将会受到限制和阻碍。这些阻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理论体系的不完善。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他是现代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因此,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理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关于如何发展和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系统建设的研究正在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生态农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它不但包括农学,还包括林学、畜牧养殖学、生态学、资源利用学、农副产品的加工科学等自然科学,甚至还要涉及哲学、管理学等人文科学。而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许多研究仍然停留在某个单一学科的内部封闭式研究上,虽然就某一领域内部,人们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就整个理论体系来讲,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仍然是非常不充分的。甚至,不同领域的独立研究会产生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认为,要想促进生态农业的理论发展,就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和沟通。例如,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合作,定期召开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究会议等。总之,这种研究应该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超越任何一门独立学科,努力形成一种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完整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
其次,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长远资源利用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市场调节为主的买卖机制。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能够使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自主的生产农产品,这或许可以使农民获得快速的利益回报,但是,这种回报往往是以牺牲环境甚至长远的利益为代价的。尽管人类所面临的不是简单地消除代价, 而是在得与失之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但是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同时涉及到一个代价支付方式的重要问题,因为代价的付出支付的方式不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产生的后果也会不同。从社会发展总趋势上看,在量的规定性上,付出的“代价”显然不能超出所获得的价值,否则就是得不偿失。“代价”的付出必须低于所得到的,并且越低越好, 这是对“代价”的限度设定的原则性要求。建立生态农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种合理的系统的建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这种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四章 促进应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攻坚结合起来,把重点建设和全面推进结合起来。根据应县现阶段不同区域面临的突出问题,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生态农业建设。从思想认识和政策导向上要实现从单一强调农业生产向兼顾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转变、从注重生产经济目标向“经济-食物-生态”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目标转变、从常规农业生产方式向注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技术体系转变、从注重农产品生产数量向防止农产品污染的质量控制转变、从注重农业生产管理向农业生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等多方位管理转变。
政府对策:首先,加强领导力度,发展适合应县自身的发展体制。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各级政府要把生态农业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当然,搞生态农业也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作好建设的总体规划,既要考虑到生态建设目标的实现,又必须照顾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搞生态农业也象其它重大工程一样,没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难以取得成效。各级领导要对生态农业建设提高认识,责任落实到位,细化目标,定期检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强硬的科学技术指导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科技要先行。应县拥有多家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生态农业研究,许多涉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中药开发等科研成果对本县的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继续办好各级各类试验、示范区,为科技成果走向生产实践建立样板。
最后,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投资。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制定和完善与生态建设有关的投资、税收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强调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农业建设。要坚持国家、地方、集体相结合的原则,有钱出钱,没钱出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投入。从政策导向上,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质量高倾斜,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政策和投资环境,加快应县生态农业的建设步伐。
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洪流中,应县生态农业能否在蓬勃发展的经济浪潮中充分发挥自己在生态体制下的优势与特色,取得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一席之地,成为全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强,与世界经济合作的趋势也越加迅速,因此,应县生态农业需要放眼于国际,加强自身生命力与创新意识,在国际领域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应县生态农业面对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应县本地资源优势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改进自身缺陷,完善种植模式。
本文通过对应县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应县生态农业对于应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贡献,从自身体质着眼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不断健全,完善的种植开发模式。充分发挥生态农业的优势,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变化中大踏步前进。面对应县生态农业模式所存在的缺陷,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创立行之有效的战略部署,为应县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力量。
总之,应县生态农业在应县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社会地位,是无人可代经济力量。相信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与自身的创新力量的结合下,应县生态农业会在百花齐放的生产发展中取得绚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