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制定及其原则
“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用于解决过度放牧、草原生态功能退化、面积减少、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山中央财政拨付的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已累计达到773.6亿元。2016年5月,财政部与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新一轮生态补偿政策继续扩大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提高草畜平衡奖励标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推行离不开补偿模式的选择及补偿标准的合理确定,环境会计相关理论可以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重要支撑点!z}。生态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本质上来看,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会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会计思想开始山“产权为本”向“人权为本”逐步演变,山此,会计思想的演进历程进入“第三历史起点”,国内外会计研究领域均已将“重视环境问题和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会计控制思想和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审计以及财务控制的理念能够在生态环境治理层面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草原生态补偿方面也不例外。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个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测算指标体系作为有力支撑,通过该指标体系对草原生态价值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进而以该评估结果为重要依据来制定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标准制定过程中,对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的合理定价至关重要,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定价环节最大的阻碍。环境会计领域的重要分支—生态系统会计,为生态系统定价奠定了基础。生态系统会计将多层面的生态数据和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与人类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整合,能够更好地解释生态环境因素变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索生态资产与生态服务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生产、经营以及消费行为,例如水源涵养、释氧固碳等能力对特定经济单位所产生的影响。生态系统会计与传统会计有着显著差异,前者更侧重于运用非货币衡量办法来对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量,此过程实质上是对生态系统所带来的社会福利进行评估。涉及方法均为非市场的计价方法,例如机会成本法、生态服务评价法、意愿调查法以及模拟交易定价法等。因此,对于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的价值评估,需要定性及定量方法的充分结合。总而言之,在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时,首先应当明确草原的价值构成,在此基础上结合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方法。
二、草原价值构成
草原生态补偿主要目的在于使草原机能得以补救、维持以及优化,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要考虑草地类型、草地价值以及草地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草原价值的确定至关重要,这其中涵盖了草原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生产能力)两个方面。
三、草原生态补偿标准设定方法讨论
草原生态补偿主要包括禁牧补贴、草畜平衡补贴以及牧业生产性补贴,牧业生产性补贴又包括牧草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以及绩效考核奖励资金。禁牧补贴的对象主要是在禁牧区承包草场被禁牧的牧户,草畜平衡补贴对象为在草畜平衡区放牧并遵从草畜平衡相关规定的牧户,绝大多数牧民都会享受生产资料和绩效考核奖励补贴。其中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补贴是两个重要方面。
四、结论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关乎生态补偿机制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是有效推进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有效途径,生态补偿机制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则取决于对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的合理定价,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定价环节最大的阻碍。生态系统会计能够为生态系统定价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生态系统会计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了生态系统会计、环境会计理论与草原生态补偿之间有效祸合的可能性,进而从生态服务和生产能力两个层面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构成:草原生态服务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空气净化、释氧固碳、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旅游文化、营养物质循环以及废弃物的分解8个方面;草原生产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可食牧草法、植物营养物质能力指标法、草原载畜量指标法以及可用畜产品指标法。在此基础上,结合草原生态系统特征、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已经出台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分析了机会成本法、生态服务功能法以及意愿调查法在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的应用。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应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尤其是需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发展阶段系数可以作为补偿标准的调整参数。最后,以发展阶段系数为切入点,提出生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的实施方法。本文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推进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第二,进一步丰富生杰系统会计理论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