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1.传统性别规范。从本质上来看,女性与生俱来的思维填密与严谨认真,与财经类工作的人员要求应该是恰好符合,可是为什么用人单位依然偏好男性,对女性的上门求职往往拒之「〕外呢?这与我们传统社会的性别规范是不可分离的。    

在一些文化背景下,社会通过构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赋予了男女两性二元对立的性别特征,形成性别角色规范。我国传统社会对两性角色的分类预示了两性在社会中不同的空间范围享有不同的活动能力和实践本领。传统社会性别规范将男性的角色定义为“主外的”工具型人物,即认为男性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应该投人到有酬的工作中,通过社会实践能力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创造社会财富;将女性的角色定义为“主内的”情感型人物,即认为女性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应该花费在组建的家庭上,通过家庭劳务的付出照顾孩子和父母,为家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社会性别规范通过设置双重性别,分别对男性和女性的评价标准做出分类。其中,男性的价值通过事业成功来实现,女性的价值首先通过家庭幸福指数来衡量,其次才是事业成功。往往家庭是否幸福美满是评价女性价值实现的首要标准。作为女大学生,她们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她们本身的性别身份以及生育角色并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社会性别规范的存在要求女大学生应该把照顾家庭作为首要任务,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她们不得不把“家庭”与“事业”两种因素都考虑进来。这样一来,将职业选择嵌人家庭生活的女性很容易对职业生涯进行自我限制,自身具有的知识储备就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就业竟争优势,自然不能得到发挥。    

2.生育限制。用人单位在考虑到女大学生毕业时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正常年龄,担心招聘女大学生会影响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放开二孩的政策下,用人单位将认为女大学生会在生育和照顾孩子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对女大学生的结婚和生育时间提出要求来考验她们的职业忠诚度,如要求她们在三五年内不得结婚或生育等。这种情况下,女大学生如果拒绝苛刻的结婚与生育要求,用人单位便会得出她们缺乏职场发展动力,不适合长期培养的结论而拒绝录用。    

面对劳动力市场中对婚姻和生育的限制,女性逐渐把生育功能当作了求职的障碍,这种自卑心理的存在加剧了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不利地位,可能导致她们失去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    

招聘需求偏颇。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就业处提供的信息显示,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更多是需要出差驻外、工作强度大或女性工作岗位已经充足,急需男性工作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这种现象引起的结果则是用人单位更加偏向招聘男大学生,对女大学生的求职则表现为可有可无。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