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国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对部分商品需求呈上升趋势,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规模也在扩大,韩国在中国生产的大量产品返销,促进了中国对韩出口的增长。机电产品,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陶瓷;玻璃成为中国对韩出口的主要六大类商品。2009 年,光学仪表类和化工类产品是韩国具相对竞争优势产品,分列韩国对华出口的第二位和第三位。韩国对中国出口前五位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塑料、橡胶。根据韩国海关统计,2010年,韩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类)主要包括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化工产品,塑料、橡胶,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运输设备,纺织品及原料,纤维素浆;纸张,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食品、饮料、烟草,皮革制品;箱包,陶瓷;玻璃,贵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等。韩国对中国出口以上主要商品总额达 849.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6 %。2010 年韩国自中国进口的十大类商品主要包括 HS84-85:机电产品,HS25-27:矿产品,HS72-83:贱金属及制品,HS86-89:运输设备,HS50-63:纺织品及原料,HS68-70:陶瓷;玻璃,HS28-38:化工产品,HS94-96:家具、玩具、杂项制品,HS90-92:光学、钟表、医疗设备,HS39-40:塑料、橡胶。
(二)韩国贸易商品比较优势分析
表2-1和2-2可以看出,韩国在 5、6、7 三类产品中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尤其是第 7 类具有极强出口竞争力,2009 年第 7 类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达到 1.71,近年来其比较优势呈现增强趋势,第 5 类显性比较优势也逐步增强,反映出韩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较强,而且一直在逐步走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也较强,而且有继续走强的趋势。与此同时 0-4大类初级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较低,近些年比较优势比较稳定。
近10年来韩国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调整贸易结构,根据国际贸易产品的SITC分类分析了韩国历年各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0类商品是食品与活动物,从表2-1可以看出该类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比较弱,国内供给主要靠大量进口,
近10年来进口大幅增加。1类商品是饮料和烟类,从表2-1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来韩国不断扩大出口,从2000年的进出口差额在2倍以上,而5年来进出口额不相上下,可见韩国在这类产品中的出口力度正在加大。2类商品为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包括生皮及生毛皮、油籽及含油果实、生橡胶及合成橡胶、木材及纸浆、纺织纤维、天然肥料、金属矿砂等,从表2-1中可以看出这类产品的进口额逐年大幅度增加。3类商品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此类产品虽然进出口额逐年增加,但是进口额增加幅度远远大于出口额。4类商品为动、植物油脂及蜡,这三类商品大部分是轻纺制造业与资源加工业的原料来源,表2-1中可以看出此类产品出口的不多,几乎靠进口来维持国内需求。5类商品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近10年来进出口不相上下,但是多数年份里是出口大于进口。图2-1可知。6类商品为制成品,主要包括轻纺、橡胶、矿冶、金属制品及木材加工品,该类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受纺织工业的带动,竞争力很强。7类商品为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出口额逐年增加。8类商品为杂项制品,包括卫生、水道、供热及照明设备、家具及其零件、旅行用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化学仪器、摄影器材、钟表等,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类产品的出口额很大,进口相对较小,进出口差额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