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生态农业现状分析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态农业则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据一项最新统计表明,全国51个生态农业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增长率分别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2.20.61.5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当前应县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全省知名的粮食生产、奶牛养殖、蔬菜种植基地县。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为实现应县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推陈出新,在积极响应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以农业为重点促进管线经济快速发展。应县县委书记、县长王守林说:“我们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经过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的集思广益,决定以兴建温室大棚、养殖小区和干果经济林为抓手,奋力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跨越,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推进,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县委书记、县长王守林的领导下,全县人民集思广益,在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上创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体制,应县生态农业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着。

应县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应县位于山西北部,朔州市东端,东接浑源,是朔州市内唯一一座没有煤炭的县城,县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农业发展卓越。近年来,县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战略,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赫的成绩。

为推进全县设施农业的科学发展,应县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各乡镇的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据“井区大棚种蔬菜,灌区牛羊都进圈”的思路,以做强做大“反季菜、食用菌、特色果、鲜切花”四大新型产业为主线,集中连片规划出多个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

首先,先天优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本县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山势陡峭,植被稀少,一般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间。著名山峰有卧羊场、跑马梁、关帝庙梁、鹰家梁等,其中以卧羊场最高,海拔2333米。东北、西北为黄土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是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盆地中河渠纵横,灌溉方便,但低洼处有小片盐碱荒滩。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浑河、黄水河、木瓜河等。境内气候寒冷,年均气温7左右,一月零下910,七月2324。年降水量36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下旬,无霜期100140,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其次,应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深入改革。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特色农业基地和生态畜牧基地,建设全市独特的农牧产品加工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建设晋北旅游大县和重要工农业产品集散地,建设全省科教强县,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这五大工程,加快旅工农大县建设步伐,以期实现全面振兴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2366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66万元。在全省的2007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榜上,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五个方面综合评价看,应县排在第62名;按照朝着科学发展方向的变化程度和工作业绩的大小,应县排在第35名,这对一个纯农业大县来说,难能可贵。同时,应县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全国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县、山西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山西省奶牛养殖基地县、山西省蔬菜生产基地县等荣誉称号。

应县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我国来讲,在短短的20年中,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和进步确实令人欣喜。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的阻力和障碍,如果不能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将会受到限制和阻碍。这些阻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理论体系的不完善。生态农业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他是现代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因此,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理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关于如何发展和推进我国生态农业系统建设的研究正在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生态农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它不但包括农学,还包括林学、畜牧养殖学、生态学、资源利用学、农副产品的加工科学等自然科学,甚至还要涉及哲学、管理学等人文科学。而就中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许多研究仍然停留在某个单一学科的内部封闭式研究上,虽然就某一领域内部,人们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就整个理论体系来讲,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仍然是非常不充分的。甚至,不同领域的独立研究会产生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认为,要想促进生态农业的理论发展,就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和沟通。例如,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合作,定期召开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究会议等。总之,这种研究应该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超越任何一门独立学科,努力形成一种多学科交叉、综合的、完整的生态农业理论体系。

其次,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长远资源利用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建立和完善,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生产逐渐形成了市场调节为主的买卖机制。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能够使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自主的生产农产品,这或许可以使农民获得快速的利益回报,但是,这种回报往往是以牺牲环境甚至长远的利益为代价的。尽管人类所面临的不是简单地消除代价, 而是在得与失之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但是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能否顺利进行,同时涉及到一个代价支付方式的重要问题,因为代价的付出支付的方式不同,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产生的后果也会不同。从社会发展总趋势上看,在量的规定性上,付出的代价显然不能超出所获得的价值,否则就是得不偿失。代价的付出必须低于所得到的,并且越低越好, 这是对代价的限度设定的原则性要求。建立生态农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种合理的系统的建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甚至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这种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