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华润温州工程是长期维护的疏浚工程,该工程包括航道、回旋水域、停泊水域。该工程受到2017年9号“纳沙”台风影响,产生了大量的浮泥层,为了解浮泥层的厚度,通过音叉检测及单波束测量,最终确定各区域浮泥层厚度。
1工程概况
华润温州电厂位于苍南县东北部肥糟镇琵琶门附近,而临鳌江河口开敞浅海海域,地理坐标27029'23"N/120040'34"E。厂址紧临肥糟港,隔港为拟建的江南围垦区。电厂码头坐落在电厂东南而,位于琵琶门与平阳咀之间。
本航道乘潮通航4.5万吨浅吃水经济型散货船,乘潮潮位4.5m (85国家高程系统)。航道疏浚长度约10.6km维护期设计底标高为-7.2m;港池部分码头前沿维护期设计底标高-12.1m,宽度65m,维护期回旋水域设计底标高-7.2m,疏浚边坡1:10,疏浚长度0.7km。
本工程常年受到台风影响,易产生大量浮泥层,影响煤船进出港口码头。
2自然条件
工程受外海传入的半日潮波控制,一日有两次涨潮和落潮,属规则半日潮,潮差较大。涨落潮历时接近,落潮历时略大于涨潮历时。
历年高潮位主要是由天文大潮期间发生台风或风暴潮引起的,受潮差影响煤船需乘潮进港。
工程区域海域泥沙来源为陆域来沙、海域来沙及再悬浮泥沙、海岸侵蚀等。海域来沙和再悬浮泥沙粒径较细,属粉沙质粘土,在潮流、波浪的作用下,对工程海域的造床作用起主要作用。
含沙量随潮汛不同而变化。大潮汛期间潮流动力较强,含沙量相对较高,回淤较快,需及时疏浚才能保证电厂煤船的安全进港。
3音叉浮泥检测
受201709号“纳沙”台风影响,项目部测量人员于2017年8月9日台风后采用音叉粘度密度计对各相关水域进行浮泥密度测量,通过音叉密度计进行浮泥测量了解各相关水域浮泥厚度情况,获取现阶段测区内音叉测量点在垂线上浮泥密度垂直分布情况,掌握浮泥变化情况。
参照天科所《华润浙江苍南电厂码头泊位适航水深研究报告》中各区域可利用的适泊及适航密度值建议,掌握现阶段有代表性各区域可利用的适泊、适航水深值,为进港船舶的配载及航行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台风前音叉浮泥测量水深数据分析详见表1。
受201709号“纳沙”台风影响,依据我中心2017年7月25日台风前音叉浮泥密度测量数据与2017年8月9日台风后音叉浮泥密度测量数据,通过上述台风前后音叉密度浮泥测量数据比对表明:本次台风对我测区海域水深影响较大。
4回淤量统计
依据2017年8月份台风后测量成果图水深数据,得出以下201709号“纳沙”台风各相关水域回淤情况分析表。
疏浚工程量计算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计算过程如下:①水深成果图深点数据按等距随机选取;②工程量计算无超宽,超深。
工程量计算软件采用南方CASS测绘系统软件,按方格网法计算,本次台风造成回旋水域回淤量为38.16万m3,内航道水域回淤量为65.45万m3,外航道水域回淤量为33.86万m3。
5分析结果
本次201709号“纳沙”台风对我港区港池水域及内航道水域造成回淤速度快、回淤范围广、回淤量大等一系列的台风后影响,产生了大量的浮泥层,尤其停泊水域超过了2.5m以上浮泥层,对船舶靠离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项目部分析越往导堤内,浮泥层越厚,主要原因为导堤内水动力不强,无法将涌浪带进来的浮泥层靠水流带出,只能逐渐沉淀在港池和停泊水域,且停泊水域台风前水深较深,因此浮泥层淤积的更厚。外航道水动力强,依靠往复潮流将航道内的浮泥层大部分带出航道。
根据项目部2017年8月份对停泊水域、回旋水域及航道水域等相关水域进行单波束测量,通过对各区域测量成果进行水深数据分析如下:①停泊水域。停泊水域受201709号“纳沙”台风影响最大,当前停泊水域测量数据:最大水深值为9.6米,最小水深值为8.7米,平均水深值为9.26米。与维护水深相差将近3米,因此需要后期施工船舶重点施工。②回旋水域。回旋水域受201709号“纳沙”台风影响较大,当前回旋水域测量数据:最大水深值为6.2米,最小水深值为4.9米,平均水深值为5.90米。回旋水域由于前期浚挖的比较深,因此本次大而积回淤后,平均水深与维护水深相差不大,之后适当安排耙吸挖泥船进行浚挖,能够满足船舶航行要求。③内航道水域。内航道水域受201709号“纳沙”台风影响较大,当前内航道水域测量数据:最大水深值为5.9米,最小水深值为4.6米,平均水深值为5.39米。内航道水域平均水深与维护水深相差0.8米,对煤船的航行通航造成很大的影响,后期需要多艘耙吸挖泥船进行施工,以最短的时间将内航道水深达到维护期水深6.2米。④外航道水域。外航道水域受201709号“纳沙”台风影响相比内航道较小,当前外航道水域测量数据:最大水深值为7.0米,最小水深值为5.2米,平均水深值为6.13米。外航道水域由于前期浚挖的比较深,因此本次大而积回淤后,平均水深与维护水深相差不大,之后适当安排耙吸挖泥船进行浚挖,能够满足船舶航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