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经类地方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2日

 (一)社会因素:国家与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教育部近几年出台了在高校校外基地建设方面的相关文件,然而,除了上海等部分省市有所实施外,其他各地并没有对该项目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未将其安排进行政规划的日程当中。

政府各部门间的工作缺乏协调,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政府在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中没有充足的资金投人,学校可以用于实习基地建设的经费又很少,造成难以安排实习生的食宿和实习,增加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降低了高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可能性与实施性。

缺乏校企相关利益的保护措施,没有牢固确立产学合作相互促进的政策导向。

 (二)高校因素

宣传不到位

大学生了解校外实践基地的途径单一,主要是通过老师和同学了解,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校园广播、校报等平台来宣传,也没有利用好课堂和讲座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宣传。根据对五百多名财经类院校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59.96%的学生是经同学介绍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50%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教师的介绍了解到的,而通过学校手册和讲座了解到的学生分别只占20.52%和28.09%。另外,只有3.98%的学生十分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51%的学生只是曾经听说过,45.02%的学生根本不清楚、不了解。这说明学校宣传很不到位,企业无法达到提升社会知名度、提高业内声誉的目标,学生也无法更深人地了解企业。

校企缺乏共同促进的机制

企业与高校合作是为了追求自身人员、技术、利益与效益的发展,追求的是效益与利润;学校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追求的是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校企合作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政策上难以找到契合点。当前,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校企共同促进的机制,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还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

实践教学制度与就业相脱节

实践教学计划应与学生就业培养方向相一致,学生培养计划是相对稳定的,各高校教学实践在各学期开始前就已确定,但企业受市场影响较大,很难与学校教学计划相吻合。因而,经常会出现企业推掉实习安排的情况,这给教学安排与实施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校内外培养不协调

校内外培养是否协调关系到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能仅仅追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而偏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不能为了适应企业的客观需要而调整校内教学体系。这种着重强调实践能力的锻炼而轻视理论知识学习的模式,最终使得学生只能从事单一工作,缺乏创新创造能力,以致在后期发展中受限。

(三)大学生因素

学生排斥校外实践基地活动是制约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由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安排较为单一,实践内容与平时所学相脱节,因此,很多大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只是为了学分而勉强参与,没有达到培养专业技能、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只是被调剂到当前专业,毕业后并不想从事与此专业相关工作,因此,对学校或学院统一安排的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缺少主动参与的意愿。

一些学生不了解校外实践活动,认为参加的企业生产实习实践活动毫无技术含量,只是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对今后工作并无多大用处,为此,他们对学校统一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甚为消极。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