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佐官为治,公心不弃
汪辉祖提出“不合则去”,要求师爷在辅佐地方官员时应尽心、尽言,坚持“不合则去”,保持独立性,秉持合法公正;在其与宾主公事处理意见分歧,而又屡谏不效时,可以以请辞相抗争,以此作为对官员唯一的硬性制约手段。
“佐官为治,公心不弃”这一理念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参与管理相一致。
现如今,大部分会计人员专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但忽视了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遵守。有的甚至在利益驱动下主动为企业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参与到会计造假中,失去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导致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环境到处充满了诱惑,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他们所受到的外界诱惑更多,由于自身没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很容易走上违法乱纪道路。有的会计人员经不住上级领导的诱导和压力,篡改会计数据、编造财务报表,严重有悖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规定,危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因此,对于会计工作者而言,在职业路上也应坚守“佐官为治,公心不弃”这一原则,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与相应规范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如实反映企业、单位的经营和运作状况。如果所在单位领导强行要求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报告,则应据理力争,必要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甚至离岗。
(二)公事公言,竭尽忠诚
师爷在佐治的过程中要以尽心为本,所谓尽心即食君之禄,必当分君之忧,忠君之事。遇到事的时候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挺身而出直言相谏。汪辉祖在《佐治药言》开篇一条就指出要“尽心”,“食人之食而谋之不忠,天岂有以福之?且官与幕客非尽乡里之戚、非有亲故之欢,厚凛而宾礼之,什伯于乡里亲故;谓职守之所系,倚为左右手也。而视其主人之休戚,漠然无所与,于其心纵无天谴,其免人滴乎?故佐治以尽心为本。
会计从业人员受聘于管理层,首先也得有“食君之禄,分君之忧”之职业精神,对本职工作做到尽忠职守,尽职尽责;同时还应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参与企事业管理,如绍兴师爷般内外兼顾,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具体环节中。从简单的“账房先生”向“财务决策者”发展,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真正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三)尽勉严谨,处事谨慎
作为官员的私聘人员,师爷在幕主府中做事都会相当谨慎,且十分仔细。清代王春龄(1846-1913 )师爷遗稿中有一本记录衙门每天进出文稿的庚子年仲秋《日记》,为了有据可查,聊以备忘,同时也为了告诫自己始终审慎从事。王师爷与其他同僚一样,所用的闲章,也都是印文为“谨慎”“慎思”“专心”等戒语。
现代会计人在账务处理过程中除了要勤于职守,勤于不怠,也务必要严谨细致、实事求是,从基础的账务处理到最后的报表报税工作都能严谨细致,否则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违约成本与损失。
(四)正心洁守,俭以自用
清代汪辉祖刚刚到长州县(今江苏苏州一带)做刑名师爷时就有同事向他传授如何受贿迅速致富,并且该同事挺而走险私自收取被告的银两,过了几个月就被巡抚追查。汪辉祖因为此事有言“惊然于法之不可试,利之不可近”。清代龚未斋(1738-1811 )在((雪鸿轩尺犊》提出贫富观有两点:一是宁要清贫,不要浊富;二是清贫为贵,浊富为贱。
市场经济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化,给人们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便利但也同时催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少数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把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现象屡有发生,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在物质的诱惑面前,正心俭用是何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