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远在“彼岸”的思辨活动,而是对现实生态危机的矫正,“绿色发展的理论溯源是与实践并行的,一开始就体现出自然正义的理想追求与实践回归。”《要术》虽然是一部总结中国先秦至北魏时期的综合性农学著作,但同时也是一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部生态伦理著作,不仅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依然具有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一)贾思艇生态哲学的理论价值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符合当代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共同诉求。习近平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喻示着人与自然是共命运的,自然的存亡就是人类的存亡。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生态危机的出现无不是源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恶化,无不是发生于人类自身理性对自然界的潜越,无不是将自然界视为人类的征服对象,而人类却将这种征服视为正义的和理所当然的,这必然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紧张和自然道德原则的失序。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任务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理论对实践总会呈现出一种超越性和预见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蓝天碧水的绿色中国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要有意识地去吸收古人对生态问题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所总结出来的经验与理论,以求为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反观贾思瓣的《要术》中所蕴含敬天法地的农业环境生态伦理思想、“顺自然”与“骆马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伦理思想、注重人为主体性的伦理思想,其所表征的恰是确立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这不仅遵循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运动和有机变换规律,其所倡导的农业生产理念也是与当代全球所倡导生态伦理价值是一致的,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批判性地挖掘和整合,进一步其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使之在当代的生态危机背景下重获光芒。
(二)贾思艇生态哲学的实践价值
贾思瓣的生态哲学思想表达在文字,潜藏于心灵,理论的总结和升华的目的是为了走向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生态思想的归宿是走向生态实践,而生态实践则是指以生态思想为指引,通过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社会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共生、共存发展。马克思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而人是自然界的有机身体。人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互为一体。所以在生态实践活动中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充当着价值的评判尺度,对象世界作为实践活动的客体,则是充当着规律的客观尺度,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人不仅要发挥自身主体能动性,更要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尺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贾思瓣指出“……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各因其宜。”(《要术·种谷第三》)他认为从事农作物的种植活动须以“上因天时,下尽地利,中用人力”,遵循和把握住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才能实现更加有效的生产。人类如果不重视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过度的向自然界索取,打破原有平衡的生态链条,最终苦果将是由人类自己吞食。所以我们要批判性地吸收贾思瓣《要术》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智慧,为我们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它应有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