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评价与思考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4日

一、陕甘宁边区文芝活动的评价

(-)陕甘宁边区文芝活动的特色

1.领导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加强对文艺界的管控,在国统区内实施了很多恐怖的文化政策,打压进步文艺界人土和活动,如此一来,国统区文艺活动死气沉沉,万马齐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特别是延安,成为中国文艺界人土心中的"圣地"。边区领导对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高度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其对文艺活动宽松政策的制定上,更体现在领导对文艺活动的积极组织上。在积极政策支持下,文艺界人土爆发了火热的创作热情,陕甘宁边区的文艺活动不仅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在形式上也风格多样。

群众是一切为量的源泉,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曾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工农兵队伍中去,一切文艺为群众,一切文艺活动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发挥文艺工作者的最大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紧跟毛泽东同志的步伐,党中央其他领导人也很重视基层民众的力量。1943年3月,陈云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文委和组织部联合召开的文艺工作者会议上就"作家深入到群众中去"谈了三个问题:"首先,必须摆正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从党的统一领导,反对特殊化和骄傲自大倾向;其次,要明确下乡的目的在于真正解决为工农兵服务这个根本问题,要打破下乡作客的观点,要放下文化人的架子,甘当小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工作;再其次,要准备吃苦,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在实际斗争中不忘文艺创作。从两位中共领导人的态度,能够看出边区领导对边区文艺活动的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文艺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的严格要求,文艺工作者们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服务,是边区文艺活动的一个方向,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精神。由于边区人口绝大多数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所以考虑到文艺活动接受对象的实际情况,文艺活动的开展也都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此外,在当时的文艺活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还经常参与文艺社团的建立、期刊的创建等活动。毛泽东同志曾为延安最早的文学刊物《文艺突击》题过刊名。边区领导的积极参与,一方面鼓舞了广大文艺王作者投身于文艺创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各个文艺团队把握正确的方向,避免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脱离群众,这对于文艺工作的创作和作用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陕甘宁边区的文艺活动取材于民,用之于民,对边区的军民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文艺工作者坚持文艺创作贴近群众生活,尤其是整风运动之后,知识分子不仅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在向群众学习的同时也帮助群众进行文艺创作,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2.鲜明的时代性和斗争性

在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中,明显的时代特征使得抗战时期的文艺活动集中在抗日救国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动员,为抗日救国鼓舞土气和激励人心,进而为抗日救国提供理论指导和舆论支持,使得抗日救国成为一项全国运动,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也,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日战争胜利树立必胜的信念;通过对抗日英勇事迹的歌颂,能够激发人们向英勇先烈学习,勇于抗争,宁死不当t国奴的决心;通过对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罪行的揭露,能够使人们对日本侵略者有更清醒的认识,打碎对侵略者不切实际的幻想,能够唤醒民众的爱国也,进而同仇敌巧,奋勇抗战。

在文艺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文艺服务于政治、文艺服务于民族和群众是明显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大环境下,全国都在积极号召抗日,抗日的正义性、民族性以及爱国性,使得文艺工作者纷纷投入其中,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对文艺活动的重视和领导下,边区文艺活动蓬勃发展,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前期,陕甘宁边区的文艺活动主要集中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好转,边区的文艺活动开始重视阶级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这也与当时的革命形势有着一定的关联。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节节败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指日可待。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集团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蒋介石集团出动兵力,企图限制陕甘宁边区革命势力的发展,同时为掠夺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蒋介石集团也采取了一系列敌对政策。在这种新的革命形势之下,边区领导灵活多变,采取了一些新的应对措施。但是无论是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封建主义,都显示出了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斗争性。这是因为陕甘宁边区的文艺是广大工农群众的文艺,代表了工农群众的利益,势必要与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展开斗争。

3.地方独特性明显

陕甘宁边区的文艺活动是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陕甘宁边区坐落于黄王高原么上,大西北独特的民俗风情对文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在歌舞剧表演中表现最为突出,歌舞剧中头上裹着白毛巾的农民造型完全符合陕北农民形象。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还有在秧歌表演中,服饰和唱词均具陕北特色。

虽然陕甘宁边区的文艺活动的组织者来自全国各地,受边区本土文化影响不是很深。但在文艺活动开展过程中,文艺工作者们注重学习和吸收当地传统文化,尤其是文艺座谈会之后,文艺工作者更是多方面、全方位、近距离地接触了群众队伍,在宣传文艺活动的同时也吸收了一部分群众,而群众本身就是地方特色的代表,在文艺工作者和当地群众的传统文艺思想进一步融合的过程中,地方文艺特色得(^展现。陕甘宁边区特有的文艺形式如秦腔、安塞腰鼓、陕北民歌以及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对文艺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融合了当地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作品植根于当地传统文化,经过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者的改良加工,大大丰富了边区文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使得边区文艺活动成为抗战时期文艺界的先进代表。

(二)巧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作用

1.促进了抗日胜利

"文艺必须抗战,抗战需要文艺",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刻,虽然文艺活动不能给予日本侵略者直接打击,但是能够通过思想感召的形式,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加入到抗战队伍中,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战。

首先,文艺活动凝聚了抗战力量。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这一时期的文艺活动开始宣传统一战线,主张全国统一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这种呼吁和宣传下,很多阶级开始认真思考团结抗战的可能性,可以说文艺活动为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舆论支持。在这种舆论氛围的引导下,一些国民党的爱国将领也放下了对共产党的成见,进而团结共产觉军队,在抗日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统一战线建立之后,文艺活动开始倾向于抗战题材的创作上,这对于凝聚抗战力量有着积极作用。

其次,文艺活动鼓舞了抗战信也。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最初处于下风,一时之间,失败论、亡国论等一些不利于振奋抗战精神的言论甚請尘上,国民党汪精卫公开投敌更是对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和部队之中,对抗日战争进行宣传,动员全民族抗战,同时对抗日战争中的一些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进行旧歌,此举对鼓舞抗战信心,激发激发抗战热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文艺活动充实了抗战队伍。抗战时期文艺活动的一个最主要目禄就是为抗战服务。抗战巧期,陕甘宁边区成立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就在宣传抗战、鼓励抗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还有其他文艺活动形式,如"街头诗"、"话剧"、"抗日题材电影"等,通过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激发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抗战决心,使得他们狂起长枪,纷纷参加到抗日的队伍中。

2.促进了文化建设,培养了优秀人才

在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中,通过创办鲁迅艺术学院、成立部队艺术学校、开办星期文艺学园化及召开文艺月会等形式,培养出了大批文艺骨千。这些文艺骨在组建文学社团、编辑出版文艺期刊、组织文艺演出和文艺讨论、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进步与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随着边区文艺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日臻成熟,这些文艺骨干在边区领导的示意下逐渐流向其他根据地,在根据地建设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文艺潜力,服务于根据地工农群众。

在干部教育的推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干部思想的纠正、工作能力的培养及工作态度的端正。确保广大干部始终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毛泽东同志思想的正确引导,始终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这一点至关重要,虽然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携手共赴国难,但是国民党始终没有放松对国内的文化管控和对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思想渗透,妄图从思想上瓦解共产党的理论基石,在这种形势下,加强边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对于坚定抗战信也和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干部群众教育的实施,使得许多干部同志成为了军政的后备力量。

在文艺骨千和革命骨干的培养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的培育,而在抗战背景下,很难有机会进行专口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培育,因此通过文艺活动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培育就成了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实施措施,而事实证明,通过文艺活动中的价值观引导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知道了抗战时期国内的革命背景,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宣传的革命理念以及坚持的革命路线,这对于壮大革命力量,引导群众参与抗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传播了优秀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

随着全国各个地区的文艺工作者源源不断的涌入,陕甘宁边区的文化得到了补充和进一步完善,新的文化在这里得以传播和发展,而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的地方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也愈来愈明显,这对于优秀新文化自身tU及地方文化自身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文化方面,随着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开展,苏联文化以及抗战时期的中国先进文化流传到了送块红色的革命圣地。而这些新文化中关于民主、科学和革命等思想的传播,对于当时的中国革命现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既是当时中国革命的必然需要。而从实际结果来看,新文化的传播对于当时的革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地方文化方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知识分子在发挥自身创作才能的同时,也注意吸收当地文化。尤其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知识分子下乡、文艺服务于群众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同时,人民群众自发参与文艺创作的热情也越来越高。陕甘宁边区的秦腔、快板等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对于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地方文化的发展历史和传承时间久,结合了革命元素之后,更加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对革命的发展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陕甘宁迪区文芝活动的思考

(一)充分尊重知识和人才

知识是文艺活动的基础,人才是文艺活动的创作主体。缺乏了知识和人才,也就不可能出现优秀的文艺活动,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知识和人才。在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中,充分盈示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在当时,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之所纷纷奔赴陕甘宁这片贫穷艰苦的土地,与当时党中央对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尊重是分不开的。适时国统区内国民党政府借曰加强对抗战的领导权,对文化方面实行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对一些进步的文艺界知识分子进行迫害,文艺人土的艺术创作受到很大的束缚,为摆脱这种束缚,他们纷纷奔向延安。何其芳到边区后,得到了毛泽东的亲自接见,这充分体现了边区领导对于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知识分子觉得在陕甘宁边区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才使得当时的陕甘宁边区能够吸引那么多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纷纷加入。

因此,要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在当今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和反思,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文艺活动而言,文艺活动虽然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再加工,但是如果没有知识底蕴和人才基础,那么对于生活素材转换为艺术作品的这一过程,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流传、发挥价值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了。

(二)文艺活动要实现思想和定术的融合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文艺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合。抗战时期的文艺活动更加注重文艺形式和文艺内容的表达。抗日战争时期,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下,文艺活动开始将爱国情怀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这对于文芝活动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文艺活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是伴随着毛泽东文艺思想逐渐深入的。在这一方面,整风运动可以作为一个分水岭,之前的文艺活动自发性的特质较多,理论性的指导较少。但是自延安整风运动过后,边区领导开始密切地关注文艺活动,并且开始更多地指导文艺活动,同时毛泽东思想也逐渐成熟,特别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将新文学和工农兵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不仅对整个边区的文艺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有力推动了民族文学的发展。这些对于文艺活动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然,也更好地促进了文艺活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

(三)文艺活动要不断普及和提高

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文艺团体的组建、小范围内文艺活动的组织开始,文艺就在悄无声息地发展着,进步着。文艺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文艺活动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而要使文艺活动为更多人接受,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则需要在文艺活动走进基层、走进广大工农群众的同时,更加注重文艺质量和文艺影响力。那么,如何提高文艺质量,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文艺形式、不断地挖掘新题材。就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的发展形式分析,文艺工作者是整个文艺活动的核必力量,而文艺活动的受众者才是文艺活动的灵魂人物。要使文艺活动发挥出宣传抗战、反映根据地军民生活的作用,就必须将文艺安放在现实环境中,通过文艺工作者的实地体验和亲身经历,创作出有灵魂的优秀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必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文艺活动的普及和提高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文艺活动要在普及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文艺质量与文艺价值;另一方面,文艺活动在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普及,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文艺活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并且拥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文艺活动的当代意义

文艺活动对于当今的意义体现显然是有要求的,主要包含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艺活动必须贴近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与文艺活动贴近群众、展示群众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今天,文艺活动应该继续坚持走群众路线,只有真正反映群众生活,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文艺活动。

其次,文艺活动必须具有关怀精神。文艺活动应该追求技巧上的创新和变化,但是不能一味地迷失在对技巧的创新和变化上,真正支撑文艺活动永垂不朽的,是文艺活动的关怀精神。这种关怀精神需要文艺工作者去关怀民生、关怀国家命运。只有具备这种关怀精神的文艺活动,才能够在历史的浪潮中保持下来,并且不断被人们所传颂。

最后,文艺活动必须坚持创新。一方面是文艺活动形式的创新,文艺活动要不断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形式的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具有更深的吸引力,才能够不断推动文艺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文艺活动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文艺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群众,但是不能拘泥于群众,要进行大胆的创新,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入手,来完成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五)传承和保留文定精华和文艺精神

首先,要正确认识文艺精华和文艺精神。文艺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精华和值得学习传承的文艺精神,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糟柏。正确认识文艺精华与糟巧则是我们巧承和保留文艺精华和文艺精神的前提,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就会导致传承错误或者将糟相误以为精华传承下来。

其次,要加强对文艺的学习。只有在充分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地领会文艺精华和文艺精神。相比于其他有形的物质,文艺精华和文艺精神是无形的,因此对于文艺精华和文艺精神的传承,更多的是来自于人们的学习和领会。只有学习和领会了,才能够掌握这种精华和精神,才能够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传承和保留送种文艺精华和文艺精神。

最后,要加强对传统文艺的重视。当今社会中,各种思潮和文艺形式不断涌入,人们对于传统文艺也更加忽视,传统文艺在被忽视的倩况下极有可能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传统文艺的重视,政府要积极履行责任,鼓励民众去学习和继承传统文艺,并且在政策方面适当地予以倾斜,送样才能够确保传统文艺保持其独特内涵,进而得到传承。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