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兴土木,采伐活动频繁,大规模的采伐活动主要在三个时期:一是永乐四年(1406),拟建北京宫殿;二是嘉靖年间,因皇宫失火需要重建;三是万历年间采木,原因也是皇宫失火。明朝官方采办木材主要在四川、湖广、江西、浙江等地,有记载集中大规模采办皇木活动有二十多次,以嘉靖和万历两朝最多班蚀护卯),关于架厢运木的记载主要在嘉靖年间。徐珊(14871548)在《论木政札子》中阐述了在湖北采办木材的事情,认为造厢是采伐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办之余,徙运为难。盖厢架必假于人为,而漂涧宴资乎雨泽,若束手以待天,必Tar期而误事。在采伐用工中特别强调了架厢拖厢的用工:“搭厢若干工、拖运若干工,先行登记明白,逐日填写。徐珊还认为,待木材运到河边,如果河水没有及时上涨,不能以水运木材,则也要造厢拖行木材,以不耽误工期:“前项大木,俱令缘溪造厢拖运,无令候水。可见厢运不仅可用于山地,在平地也可以应用。徐珊的记载中首次提到了“厢”“厢架”“搭厢”“造厢”等词汇。
嘉靖年间的工部郎中龚辉(14821566)上书报告了四川采木的情况,认为由于四川地区地势险绝,伐木时必须架厢,其《采运图前说》云:“谨按全蜀古梁益之地,险厄四塞,独冠天下。作采运困顿,断岸千尺,下临无际,结构重叠,绵亘数里,作飞桥度险”“四川僻处一隅,而巨木多在深山穷谷,采取必吊崖悬桥而出,艰苦万状。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造厢运木工作心中犯难。毛起(嘉靖年间进士)在《采木记略》中也备陈架厢运木的艰难,并且认为造厢成本较大:“凡木之道,越岗度岭必有飞栈焉,岩碧嵌嵌必有偏栈焉。凡栈必以巨木为之,下皆以树实其空窍,两旁拖服,厢栈或数十丈、百余丈,有远数十里者皆浮功浪费,难以岁月计。; }zz7(}n}毛起的叙述表明了架厢分为飞栈和偏栈,运木方式为人力拖行。与后世的主要采用脚木架厢不同,当时建设厢道的材料为大木。
架厢运木与明朝的皇木采办有直接关系,明朝架厢的记录均出现于官员采木的上报文书,其中心思想多是体恤民情,谴责采伐的劳民伤财,进而表达自己的忧民之思及办事的难处,因此,可能会夸大架厢运木的艰险程度,而轻视架厢运木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