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学术期刊国际化是期刊改革的时代召唤,是学术创新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支撑平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期刊主编的国际化
主编不只是主写,不只是主编,而更重要的是主选。对于期刊而言,抓好选题是主编的责任担当,作为国际化期刊的主编,还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从而选出国际化的选题。选是编的基础和核心,主选就是抓好选题。学术期刊主编国际化主要包括办刊理念的国际化、行事风格的国际化、学术素养的国际化等。学术期刊主编必须具有国际化的眼光,从而能够第一时间洞悉国内外学术前沿,明晰学术发展脉络,知晓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动向和研究状态。因此,主编有责任对国际学术前沿进行洞悉和把握,并能看出作品的洞见和不见。学术期刊主编需具有主动抢占学科高地和学术高峰的意识,打造一流的学术平台,吸引一流的学术团队,并能拥有一批具有忠诚度的受众。学术期刊主编应鼓励作者坐得住、钻得进、研得深。在学术心态浮躁、坐不住、不愿坐的当下,“甘做十年冷板凳”的确是一种境界、一种坚守和一种定力。其实,板凳的冷热虽然取决于坐的时间的长短,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韧性和行动上的坚持。我们要引导有心力的学者把“冷板凳”坐成“热板凳”,把“冷学术”坐成“热学术”,把地方性的“冷知识”坐成国际性的“热知识”。我们还应摒弃人文社科研究上的二元对立和线性思维,坚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综合思维。如认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万万不可的,其实有时为了保证理论上的凝练和创新,必须离现实有一段距离,不闻窗外事也是对的;只闻窗外事,虽会获取更多的信息,若缺乏经验的总结、归类、过滤、提升和再创造,恐怕其认知也无法达到圣贤书的高度。读圣贤书和闻窗外事其实并不矛盾和孤立,关键是要能搭建一座桥,一座理论和现实融通的桥,一座过去和现代融通的桥。如今,我们更要从圣贤书里汲取营养。
闭门大多只会造一台想象中的车,它可能离现实很远,500年之后还无法坐,那么就徒有观赏性,而缺乏实用性。开门是让自己的脚能够踩在现实的土地上,看着满大街的车而可以取长补短,希望能做一台自己满意、别人也叫好又叫座的车。开门同样不是为了制造一台比过去更牛的牛车,把马拉松跑成了“牛”拉松;而是希望能制造更现代、更时尚、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率的智能水平更高的动车。学术期刊主编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开门去造“牛车”。学术期刊主编的目标是用自己亲手制造的现代化“动车”去开启走出家乡、走出国、走向世界的征程;而且持之以恒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使自己的“动车”被承认、被接受、被使用、被共享。
新师大学报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主编,为了使主编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术期刊质量,积极鼓励主编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截至目前,新师大学报主编已经前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一次出访,主编都会带回先进的办刊经验分享,都会带回学术前沿研究的信息,都会带回一大批专家学者的联系方式,这无疑对于期刊国际化大有裨益。
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作为新疆期刊,理应在周边国家开辟新的天地,责无旁贷为“五通”建设贡献力量。如何相通,首先,我们要下“先手棋”,只有了解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诉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五通”工作,这需要一个强大的智库作为支撑。新师大学报作为中亚学术研究的高层次平台,有责任为新型智库建设增砖添瓦。2015年,新师大学报在国内率先增设了俄文目录、俄文标题、俄文关键词和俄文摘要,开启了用中文、英文和俄文办刊的先河。作为核心区,新疆与中亚各国交流会更加频繁,因此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视角,从新疆中亚研究视角,开设俄文目录,让中亚及沿线使用俄文的国家能够看懂新师大学报,这其实正是为了“五通”建设架桥铺路,为我国实现“一带一路”宏伟战略先行先试,既扩大了新师大学报在中亚国家的学术影响力,拓展了学报办刊空间,走国际化办刊道路,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彼此了解,彼此信任,为民心相通做好铺垫,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这也是学报在国内第一个使用俄文“四件套”的愿望所在。
(二)学术期刊编委的国际化
一本好的期刊仅仅依靠主编当然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援手、助手,需要更多能够帮期刊发现精品力作的“眼睛”。学术期刊编委的国际化为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学术期刊编委的国际化不仅仅是编委国籍的国际化,一些期刊存在一种人为国际化的倾向,在编委里列举了诸多国外专家的名字,但实际上外国作者却很少,刊物也没有因为外国编委的增多,而在学术质量上得以提升。编委国际化一方面是为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编委能够借助自身学术圈和人脉资源,为期刊贡献更多有分量的优质稿件,从而吸引更多的学者去关注期刊,以提升期刊知名度和显示度。在遴选国际化的编委时,当然会精挑细选,这些专家一定是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者,一定是具有组织能力,希望致力于推动该领域学术前沿发展的学者,同时还要有宽广的心胸,即具有国际理解的尺度,对作者的不同观点可以包容性认可、坦然面对或接受。基于以上标准,期刊编委的国际化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了国际化的编委,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国际化的稿源,同时也同样拥有了国际化的审稿专家和国际化的读者群。学术期刊需充分运用编委的国际化、全球化视野,学术背景,责任心、主动精神,通过多学科编委的智慧碰撞和协同,通过期刊学术平台力求探究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学术期刊编辑的国际化
编辑总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深深隐藏在作品的背后。编辑是期刊发展的实践者,探路者和奉献者。如果说主编即是主选,那选出的文稿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交由编辑加工润色。主编着眼的是全局大局,是宏观架构,是发展脉络。而编辑则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在细微处洞察文稿内容是否处于学术前沿,需要明晰文稿写作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规范。因此编辑的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编辑国际化视野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新师大学报一直鼓励编辑开阔国际化视野,带领编辑走出去成为一个重要路径。积极推荐编辑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与国际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从而组约到一批知名外籍专家的优质稿件。同时编辑的国际化还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在线编辑、开放存取、资料收集和与国际专家互动,能够判断学术论文是否是国际热点话题,是否符合国际学术规范,是否有学术不端现象等等。编辑的国际化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基石。
学术期刊编辑需牢固树一立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在没有问题的地方抠出问题、慎思问题,在有问题的地方解剖问题、厘清问题,以“洪荒之力”追着问题喊、赶着问题跑、对着问题冲,充分地解决问题、务实地解决问题、高效地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化问题于源头,化问题于无形,化问题于股掌之中。
(四)学术期刊选题的国际化
地方性知识的选题无疑是重要和紧迫的,它可以彰显学术期刊的个性和品味。新疆高校期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做好“新疆菜”和“中亚菜”是新疆高校期刊打破“千刊一面”的必然选择。正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蒋重跃教授所希望的那样:高校学报要拓宽视野,找准自己的办刊定位,走特色办刊和特色研究之路,争做“这一个”,做好“这一个”,使“这一个”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学术期刊不能因过分强调地方性知识就忽视了对普遍性知识的追求,学术期刊的视野是面向国际,放眼全球的。学术期刊应当关注全球性问题。其选题布局要看是否具有全球性特征(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全球具有普遍性,其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全球性),还要看其反映诸多领域、反映当代人类面临挑战的全面性,还要看其问题的长期性、严重性,还要超越意识形态化解全球性问题。所以,学术期刊应保持对全球气候变暖、核扩散、恐怖主义、难民潮、贸易保护主义等难题的高度关注,力求在全球问题上能够提出新思想新策略新见解,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五)学术期刊平台的国际化
开放存取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主流,是学术共享、交流与碰撞的有力支撑。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新型即时通讯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纸质媒介受到了很大冲击。这也是未来期刊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快速阅读时代,我们需要的是随时随地能够阅读,随时随地能够学习和办公,存储介质微化和便捷化为期刊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目前我国的期刊绝大多数都进入了中国知网数据库,但这是一个付费平台,不利于期刊国际化的交流与传播。因此很多平台开始尝试免费获取,如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数据库中的所有期刊都是免费开放获取的,但这一数据库仅有200家期刊,期刊的数量和规模还有待提升,但这是一种国际化发展趋势。同时目前很多期刊都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及时向读者传递最新的文稿,使得读者能够随时看到学术前沿动态,读者可在第一时间进行分享和评论,从而扩大了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期刊与读者的良好互动。
(六)学术期刊语言的国际化
期刊使用语言的国际化是反映期刊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是中文期刊,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大多数期刊都附加了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为了适应期刊国际化的需要,有一些期刊尝试翻译大摘要,对文章的信息进行一个相对较为详细的介绍;有些期刊开始以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如《中国社会科学》《文史哲》等等。使用何种国际化语言一定要与期刊自身的定位和实力紧密相关,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因一味推进国际化而丢失了自身文脉和国魂。
新师大学报在语言国际化中找准了自身定位,开辟了具有国际和区域特色的栏目—中亚研究。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睡,与八个国家接壤,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学报作为学术呈现的一个窗口,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中亚进行相关领域研究,这既为中亚学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了智库支持。新师大学报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担当,在原有英文摘要、目录的基础上,加入了俄文目录、摘要,这一创举受到了国内外使用俄语开展研究的学者们的一致认可,目前新师大学报用户面向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语言国际化为学报国际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新师大学报在语言国际化中找准了自身定位,开辟了具有国际和区域特色的栏目—中亚研究。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睡,与八个国家接壤,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新疆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学报作为学术呈现的一个窗口,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中亚进行相关领域研究,这既为中亚学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了智库支持。新师大学报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担当,在原有英文摘要、目录的基础上,加入了俄文目录、摘要,这一创举受到了国内外使用俄语开展研究的学者们的一致认可,目前新师大学报用户面向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语言国际化为学报国际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