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术科院(系)的项目教研室的师资队伍,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应充分利用这种社会影响力,来提升社会服务的效果和质量。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术科院(系)应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例如,成都体育学院大型团体操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特色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历练,师资队伍质量得以很大提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该团队通过与成都体育学院艺术系音乐、舞蹈等技术力量的配合,为包括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提供了校庆团体操创编导技术服务,为全国大运会、四川省运动会以及重庆市运动会开闭幕式团体操表演提供创编导技术服务和训练团队,为全国的大中小学培养了大量的精于团体操创编导的特色人才。为响应中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需要,该团队迄今为止举办了5届全国特色课间操培训班,为各兄弟院校和中小学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特色课间操编排范例,同时也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急需的特色课间操创编人才。此外,依托术科院(系)项目师资队伍影响力,提供高质量社会服务,打造品牌服务产品,在服务品牌的建设过程中磨砺队伍,提升队伍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这种良性循环,无疑应是高等体育院校术科院(系)服务产品的供给路径之一。
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术科院(系)项目教研室应致力于项目的改造和创新,做到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兼容并济,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一个国家的强盛根本上在于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样有着更为根本的价值。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到成都体育学院调研时强调,成都体育学院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牢牢把握体育院校着力重点,全面提升体育院校办学质量,切实加强高等体育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主动服务社会功能,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院校。
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术科院(系)项目教研室应基于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兼容并济的要求下,致力于奥运争光强化竞技项目教学训练和社会服务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奥运项目的改造和创新力度,使之在表现形式、锻炼内容、锻炼方法手段、服务对象、赛事模式等方面,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教学层次和对象、区域职业年龄性别的差异、赛事种类多样化、锻炼内容手段科学化等的不同需要,改造和创造一系列能够“迎合”大众“喜闻乐见”的预期的“新型”运动项目。当然,在这一创新过程,要避免陷入用“强身”取代“健身”,用“竞技”遮蔽“体育”的误区,切实做到项目改造和创新目标的准确定位,达到项目形式的创新与健康手段的弘扬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