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研究图式研究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从循环流通视角来看,人类经济行为就是利用劳动借助于土地(当然包括现代意义上的各种资产和各类信息)来获得货物的过程。如熊彼特所言,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既可以看作是工人消费其他货物之后的产品,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原始的生产资料或生产手段。由于工人消费到工人劳动特征之问联系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显然,这涉及到教育、文化等等复杂的社会因素),对主流经济学来说劳动就不是工人消费其他产品过程之后的产品,而是原始生产资料或生产手段,在此背景下,人类经济行为就被理解为目的在于取得货物的行为。经济学家白身的“有限理性”选择了视劳动为经济过程中的投入而不是产出的研究图式:在主流经济学奠基时候,人类并没有关于劳动或者知识再生产的更多知识。

有限理性揭示了偏好只能在局部(时空)保持传递性,行为者的偏好、信念与行为的演变就成为研究的关键对象。行为经济学关注经济过程产出的劳动,主要是因为异质性的引入导致个体信念、偏好与行为的多样化,并作用于真实的生理过程。在行为经济学中,作为产出的劳动不仅在下一次循环中具有生产率方面的特征,其感性、理性特征也是关注重点,并用以解释劳动生产率的形成过程。从公理化基础来看,主流经济学默认了偏好的全局传递性;而在行为经济学中,作为经济过程产出的劳动,是社会经济体系中传递性局部化和概率化的具体化:信念、偏好与行为随着环境而多样化,指向人们主体满足(及其真实生理过程)。

行为经济学将非理性的情感纳入到个人决策框架中,脑的生理机制数据成为经济研究的客观基础。行为经济学从两个方面扩张了主流经济学的个体效用:人的行为以给定消费品(或者是决策环境下)后的产出而出现。决策环境对应的局部框架不仅影响个体的决策结果,还直接从信念、偏好与行为方面塑造决策者,影响决策者的情感、心理特征,实质上已经把劳动看作是决策环境的输出,视劳动为经济过程的产出;行为的神经元基础。行为经济学关注外部环境下人类的神经冲动特征,给出真正意义上劳动作为产出的具体生理物理基础,把经济行为的目的植根于人的主体性满足上。

作为消费或者决策结果的劳动,其对应的决策者信念一偏好一约束演变过程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三大非标准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主流经济学也已注意到作为人类劳动关键的知识和人力资本是经济过程的产出,知识被视为人类劳动的基本特征,知识之问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经济体系不确定性的根源。行为经济学则把对行为人劳动特征的关注深入到个体选择与环境互动过程的信念一偏好一约束的演变中,甚至基于脑科学数据把情感因素纳入到劳动行为输出的高度不确定性特征的揭示框架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三大非标准模型,不仅可以分析个体劳动的知识特征是如何驱动信念一偏好-约束演变过程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人类经济行为的目的植根于人的主体性满足上。经济学研究图式必须把特定环境下所产出的劳动特征:偏好、信念、知识、情感和行为置于分析的中央。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