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税法改革的过程中,经过两年无效的“正面进攻”后,莫迪改变策略采用了“迁回战术”。他巧妙地使用了“孤立+接触”的两手策略。
首先,莫迪政府努力拉拢地方邦,以达到孤立国大党的目的。长期以来,印度中央与地方邦政治关系松散,地方邦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对中央的服从,甚至出现中央与地方争权的现象。而莫迪倡导联邦合作,致力于构建中央与地方邦的平等关系,一改过去中央对地方“颐指气使”的态度,包括废除计划委员会并给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莫迪的友好姿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地方邦的好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所改善。而财政部长贾特里也马不停蹄,积极游说具有关键性地位的“摇摆邦”,如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等,承诺中央政府将给予邦政府五年的财政损失补贴,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
其次,莫迪政府对国大党采取积极“接触”策略。20l5年11月27日,莫迪邀请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喝茶”,双方就推进GST法案寻求共识。财长贾特里也积极与国大党领导人举行一系列会谈。国大党坚持GST必须满足三点要求:第一,废除由地方邦提出的增加1%跨邦间商品交易额外税的条款;第二,GST的税率上限不得超过1 s0i0;第三,中央在GsT委员会的代表权只能拥有25%而不是33%。经过反复谈判协商,莫迪政府作出了部分让步,双方就取消1%的邦际税达成妥协,具体税率则待成立GST委员会后再讨论,双方最后形成共识。对此,莫迪称赞双方就GST达成的妥协是“迈向转型的伟大一步”。
再次,就国大党自身来看,由于日渐受到孤立导致除了与莫迪政府达成共识外几乎别无选择。一方面,继续阻碍法案将影响议会发挥正常功能,从而使国大党在公众中失去信誉度和公信力。2015年5月人民院已通过GST,但在联邦院因国大党反对而未能通过。另一方面,国大党目前下降的政治影响力也导致其缺乏与莫迪政府继续进行讨价还价的政治资本。此外,国大党本身也曾大力推进过GST法案,并非根本反对GST,其态度更多的是出于实用主义。工商业界对GST的期望较高,希望尽快通过,这也对国大党构成了一定压力。
GST法案接下来需获得各个地方邦立法机构至少半数的批准。法案最终的通过悬念不大:莫迪领导的人民党与其联盟党掌握着12个邦的政权,再加上少数其他邦对GST的支持,持反对意见的邦将不会构成大的挑战。8月12日,阿萨姆邦一致通过了GST法案,成为第一个批准此法案的地方邦。
待完成地方邦通过并经总统签署后,莫迪将正式组建GST委员会就具体税率以及征税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这一个过程或将充满挑战。例如国大党坚持税率不超过18%,而关于部分行业(如烟草业)是否该纳人GST的征税范畴也将面临艰难的讨价还价。此外,部分地方邦如旁遮普邦、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等都面临较高的公共债务,这也是亚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