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等教育的科普责任以垃圾分类为例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2日

我国于200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旨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国家的科技竟争力.

    一、垃圾分类领域科普的重要性

    ()科普有助于提高公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缺乏科普知识的人不了解当今社会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他们不会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反之,当人们对我国的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有了相关了解,便会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参与垃圾的分类回收等环保活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另外,科普有助于公民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学习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将有助于民众了解哪些垃圾为可回收物,哪些垃圾为不可回收物。垃圾分类的细化将更好地促进垃圾处理产业的可持续化、无害化发展,人们对垃圾分类的举手之劳可以极大地减少对垃圾后续处理的成本。

    ()科普有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利,保护个人权益

    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许多垃圾焚烧厂为了节约成本,超标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超标排放将对附近居民产生极大的危害,科学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附近居民主动了解相关的知识,主动监督垃圾焚烧厂的二氧化碳排放,保护个人权益。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固然重要,但是可能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涉及公民自身健康的问题,公民应该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有意识地去监督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维护环境整洁和自身健康。

    ()科普有助于公民抵制伪科学

    在网络时代,由于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难免有人发布伪科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科普知识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科普知识的传播有助于人们战胜伪科学,提高辨识能力。

    如今,人们对垃圾焚烧“谈虎色变”,认为垃圾焚烧对群众健康有极大危害。2014年,杭州余杭的垃圾焚烧项口引起令人痛心的群体性事件。实际上,垃圾焚烧技术本身是适宜于我国国情的一项技术,也是我国很多地区处理垃圾的最佳选择。垃圾焚烧厂如果设备先进,监管到位,现代的焚烧技术与烟气净化技术可以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不受危害。因此,垃圾焚烧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很多人由于对垃圾焚烧技术缺乏基本的认识,容易受愚昧认识的引导,才造成了许多人对垃圾焚烧的恐慌。因此,科普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垃圾焚烧技术。

    二、初等教育的科普责任

    ()初等教育的科普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

    小学生由于接触世界较少,更容易对各种事物感兴趣。科普教育和实践,有助于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科学兴趣,使之亲身体验科学过程。小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对外界的变化更为敏感。而科学普及正是把深奥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既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又顾及学生的接受心理,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比如,各大城市的科技馆,往往能吸引很多小学生。在科普教育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课内外的教育优势,培养小学生的科研兴趣。

    ()初等教育的科普教育有助于弥补家庭科普教育的不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培养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没有意识到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还有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无法承担对孩子的科普教育。据调查,虽然垃圾分类这个概念由来已久,很多家长还是对此非常陌生,在生活中也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与行动。另外,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与孩子耐心地沟通,教育问题常常搁浅,科普教育更是“束之高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要重视对学生的科普教育,以弥补家庭

科普教育的缺失,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初等教育的科普教育有助于带动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

当前,我国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其主要途径是教育。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科普教育会产生“辐射效应”。学生可以把学校学到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家长,家长可以传递给身边的人,甚至向全社会传播。另一方面,早期教育的科学普及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通过早期教育的科学普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经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工业和科研设施百废待兴,然而在战败后的几十年,两国迅速重新崛起,这与两国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初等教育的科普教育密切相关。以垃圾分类为例,通过初等教育,人们将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并可以将这种习惯带给家长,而且小学生会形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伴随他们的一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垃圾分类意识。

    三、制约初等教育承担科普责任的因素

    ()教育成果的评价机制与教育投入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以升学为口的,对科学普及的重视程度不够。科普教育不能靠简单的说教,它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条件,如博物馆、科技馆等。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相应的科普条件还不具备。以垃圾分类为例,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垃圾普遍没有进行回收和分类,人们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使关于垃圾分类的科普教育更加困难。另外,初等教育中的科普教育未能形成规范体系,缺乏明确的指导,这也是阻碍在初等教育进行科普教育的因素之一。现有的教育体制未能将科普教育课程化,无法保障科普教育的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学校多是把科普当作学生的课外兴趣,没有足够重视。

    ()教师科普意识和能力的局限

    很多教师受自身素质的限制,对科普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郑州大学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中,对“老师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的观点得到了近70 %被调查对象的认同,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化的形势未发生根本的改变。事实上,科普工作本身的难度不亚于科学研究本身,要将深奥的科学知识准确、通俗地进行讲解并非易事,科普工作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我国相关部门为教师提供科普教育的培训少之又少,很多承担科普教育任务的教师都由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科口的教师兼任,致使科普教育的质量很难保证。垃圾分类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推行了多年,却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这难免与我国民众整体的环保意识不强,科学素质不高有关。在这些城市尚且如此,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和偏远山区,由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很多科学问题的认识不够准确,形势便更加严峻。

    ()科学知识本身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部分科学知识人们很难理解,在普通民众基础知识较为缺乏的情况下,要把复杂的科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部分科学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科普教育者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在所难免。以垃圾分类为例,我国不同城市的垃圾分类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比如,青岛市将垃圾分为6: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上海市将垃圾分为4: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北京市将垃圾分为3: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学术界至今对垃圾的分类的方法存在争议,这不仅增加了科学技术的复杂性,也增加了科学普及的难度。

    本文以垃圾分类为例,阐述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初等教育承担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分析了制约初等教育承担科普责任的因素,以期引起初等教育对科普教育的重视,主动承担起科普教育的责任,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