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历来是经济全球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众多学者都对对外直接投资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在总结相关学者定义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理解,本文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以经营为目的,为了获得国外企业的控制权、国外的各种资源而进行的资本输出行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生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如火如荼的年代,该理论认为对外投资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是由规模经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以及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等因素造成的。而通过垄断则可以带来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以及规模经济优势。该理论改变了以往人们对跨国投资就是仅仅追求经营利润的固有看法,追求持续的垄断优势才是对外投资的最重要目的,该理论也因此成为了对外投资的基础理论之一。该理论的贡献在于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深入阐述了垄断优势在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方面所起的作用,但是该理论在解释产业转移方向,以及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投资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在其1966年所著《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该理论从侧面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该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稳定期以及衰退期四个阶段,当产品处于导入期以及成长期时,产品呈现出典型的技术密集特征,拥有该产品生产技术的国家具有垄断优势,生产此种产品时基本不用考虑地理位置等影响产品成本的相关因素,生产商一般都采取用本国生产,出口国外的模式。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稳定阶段时,产品的国内市场增长空间变得极为有限,拥有该产品生产技术的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就会选择技术转让或者国外建厂的方式来提升产品销量,这就会在客观上带来国际产业转移,但是这里所谈到的国际产业转移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该国家或者该国家所在的区域范围内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该地区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可以顺利的进行该产品的生产,三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要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退阶段时,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产品竞争优势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产品成本的降低,这就进一步的促进产业向具有更低生产成本的地区转移,在该地区生产的产品再被返销到技术输出国市场。该理论通过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国际资本流动过程中,动态的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资本流动的促进作用,该理论为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时机选择做出了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却无法解释并不具有技术优势的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同时也无法解释产品尚未进入稳定以及衰退期就进行产业转移的行为。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学者邓宁于1977年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方法探索》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产业转移取决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规模经济导致的优势,一是企业占有的无形资产带来的优势,这包括技术、品牌等方面。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凭借所有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企业拥有内部化优势的原因在于外部市场的失效,主要原因是因为贸易壁垒、交易渠道不畅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优势,投资国只能被动的加以接受或者利用区位优势而不能被改变区位优势。该理论认为产业转移要综合比较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这样才能带来充分发挥产业转移的优势。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克服了传统对外投资理论只注重资本流动的不足,通过将区位选择、对外贸易、内部交易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为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但是尽管该理论汲取了诸多有关产业转移理论的优点,但是却仅仅是从微观层面以及静态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研究,缺乏宏观以及动态的分析。
(四)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0世纪60年代,日本凭借强大的出口能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学者小岛清通过对日本的对外投资进行深入的研究,于1978年在其所著《对外直接投资》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产业转移应该从在国际在竞争中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通过这种模式进行产业转移,不仅可以带来投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形成双赢的局面。小岛清通过对比美国与日本对外投资的异同将产业转移的类型分为四种模式,即自然资源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等四种类型,这种模型划分的依据还是基于不同国家在资源禀赋以及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当某一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上升时,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处于劣势,这时通过产业转移,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将是企业的明智选择。小岛清认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日本已经成为丧失竞争优势的边际产业,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更易成为边际产业。小岛清的边际生产理论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产业转移的深层次原因。尽管该理论一定程度上总结了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但是该理论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理论解释的时空范围并不具有普适应,仅仅是对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业转移的一个总结,不能够解释发展中国家逆贸易导向型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