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高等教育是“全面育人、育全面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高等教育素来社会认可度不同,要转变社会的认识,唯有把好“出口”关,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挽回“声誉”。以就业为导向,要在一次性就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全程化的就业迁移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个方面并举。
(一)以“职业本位”为基拙,保障一次性就业能力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经济目标
高等院校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其经济价值。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应充分保障一次性就业能力的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直接输送生力军。首先,教学目标要与职业目标一致。在专业设置上,从职业分析人手,依据区域经济特点实时调整,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由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指导课程标准的制订,与职业标准相一致。再次,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破除教室、学校等传统教学场所的限制,构建数字化、多媒体化的学习环境,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并举。此外,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及社会认可度。高等院校在实现其功利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需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建认灵活的专业选择机制,鼓励学生依个人需要选择专业,以最大化实现人的价值和潜能。
(二)以“能力本位”为原则,将创业能力纳入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拓展高等教育内涵
高等教育不是培养操作工,而是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技能型职业人才的教育。这是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目标的升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摇篮。创业教育不是与专业教育相对认的独认教育,而是专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和升华。教育家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业教育不是专门的教育,而应融合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全方面。开展创业教育,除了举办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外,重点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核心是完善创业孵化帮扶机制,全程跟踪学生的创业实践,给予政策指导和经济帮扶。此外,高等教育应尝试将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及创业实践等纳人学生评价体系,将创业数量和质量等纳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
(三)以“素质本位”为核心,将就业迁移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高素质“社会人”的培养目标
就业迁移能力是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关键能力,是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就业迁移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终身化的必然结果。高等院校不是把学生送出校门任务就完成了,否则其产生的经济价值就是一次性的,不可持续的,高职院校也无法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高等教育的教育属性决定了其要实现“全面培养人、培养全面的人”的社会使命。首先,要以人为本,在课堂内外、校内外乃至全社会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其次,构建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养等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迁移能力,实现高素质“社会人”的培养目标。
要办好高等教育,各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联合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力量,围绕“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以实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实现“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