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辨析(诗、词、文、笔)
如前所述,文言文教学出于文本属性的考量,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文言文的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的教学,一是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作品的属性的文学教学。无论在阅读还是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文言文的文本。文言文的文本和白话文的文本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面对多样的文本,我们选择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就成了一个问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人教版)的单元划分为:
.古代山水游记
.古代记叙散文
.古代议论性散文
.古代人物传记
.古代抒情散文
每个单元之下又有3一4篇课文。单元的设定是为了便于组织教学,和文本类型的划分是有区别的。但我们依旧可以从这个单元设定看出编选者的想法。单元的划分主要是以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如记叙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散文(这里的散文是指狭义的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中除了散文之外,史传类是很重要的一类文章,而游记类则是散文中较为特殊的一类,所以有“古代人物传记”和“古代山水游记”两个单元。从文本类型的角度看,“山水游记”中的有的篇目应归于“抒情散文”,有的篇目应归于“记叙散文”,而“人物传记”则属广义的散文。在这样的单元设置下,古代文学中的其他体裁的文言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及散文之外的骄文、辞赋,如《滕王阁序》,《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等就无法入选课本。
魏国良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一书例举了一些文本类型,如经传类、史传类、辞赋类、论议类。他的分类似乎来自传统的经史子集四类,又加以改造,把“子集”二部混合,又从中选出“辞赋”、“论议”二类。从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看,并不是对教学文本进行分类研究,而只是通过对不同文本类型的举出教学设计的实例。他的文本类型不能涵盖所有文本。本文将文章体裁、表达方式、文本内容、写作目的都考虑进来,将高中文言文本分为:抒情文本,哲理文本,说明文本,记叙文本。这些文本既包括散文,也包括骈体文。按表达方式来分,有的文章是偏重抒发情感,有的文章偏重表达道理,也有的文章偏重记叙事件。于是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别。综合来看,这个文本类型的划分虽然没有建立在表达方式,体裁等同一层面上,但它有利于厘清对于不同文本的不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要点,理解文本内容,能够和现代文教学之间互相迁移,在教和学上都有其优势。
(二)审美意识(鉴赏、批评)
长期以来,我们文言文的教学过于注重对文章的疏通与分析,而忽视了对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程式化,淡化了对形象美的感知。也正因为这样,学生精于对词性活用现象的分析,却拙于对优美语言的鉴赏品味;对段落层次的分析游刃有余,对思想内容的把握却言不及义;能找到对人物形象的现成定位,却缺乏自己的理解和感知。总之,文言文教学机械、毫无生命力可言,通过国培学习,我认为审美意识的渗透是关键。
例如讲《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时,抓住其中的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学生联系父母对自己的爱写一篇感受。我们认为应该利用我们的教材对中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像孝道、礼仪等等。比如《三字经》中有关“孝道”的陈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并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作文题“谈孝道”。从而让每位学生都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传统道德的美好与魅力。
不仅如此,我们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注重发现古人身上的传统美德,并作为自己今后修身立德的榜样。例如,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气概和情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这种心境的体现;著名丞相魏征能够为了国家民生,敢于直谏太宗十思,为的只是求为上者能够“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清明政治;杜牧写出著名的《阿房宫赋》,只是为了告诫后来者不要重蹈先人的惨痛覆辙;张溥写就的《五人墓碑记》,主要是说明和告诉后人“明死生之大,匹夫有重于社稷也”……这些经常出现在我们随笔或者作文的名言警句,都是出现在我们课文的文言文中,我们平时的经常运用,即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无形中提高了自身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充分挖掘文言文教学中美的因素: 品析语言的韵味;领略人物的魅力;感受美好的情感;领略思想的精华。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审美,让我们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感悟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将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
(三)创作趣味(真实、个性、文化)
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的获得,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要达到以上目的,就得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应的情境,开发让学生获得体验的实践环节,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真正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在学生亲历亲为的实践活动中,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他们对知识的传承与能力的发展。为此,本着“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宗旨,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一系列有趣且有效的文言文的教学形式,并且收到极好的效果。其有效的奥秘就是:将趣味、游戏的元素引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因为活动中一旦加入了表演、竞赛、猜测或者模仿,就会变成令人兴趣盎然的游戏;任何活动,参与者的热情和创造潜能便会被极大地调集出来。
同样,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一旦融入趣味的理念,引入游戏的因子,那么在许多现代人看来似乎难懂乏味的文言古文教学,也会变成易懂有味的文化精品。因为趣味可以将文言文的学习负担转化为趣味无穷的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参与者不但能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而且更能从中品尝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承载的思想、历史、文化大餐。
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文质兼美、短小精悍的典范之作,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不喜欢学习呢?我想这跟我们长期以来古诗文教法单调枯燥有关。教师只有创新教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愉悦平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厌学、畏学、苦学为想学、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