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还可能出于许多原因寻求自我矛盾信息,有时可能是被迫的。比如,环境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的突然变化,使得原有的自我概念丧失了解释力,无法用以理解自己。比如,面对意外事故造成的身体残疾,个体往往需要调整自己的自我概念(Beam, Hatdy, &Bu(han, 2004),探索可能与先前自我认识不一致的自我的侧面(如,自己有软弱的一面)。此时继续顽固坚持过去的自我认识,可能带来的是不断的挫败,降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换言之,当个体的实际情况与自我认识的差异已经十分巨大后(“自欺欺人”己经难以为继),人们可能会被迫寻求自我矛盾信息,进行自我改变。此时,如果个体先前的自我一致性过强,则可能即便实际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体仍然试图自我防御,进而降低人们寻求自我矛盾性的意愿。
个体矛盾寻求的动机与行为也可能受到一些个体差异因素的调节.自我领域的重要性(impottan(e ot (enttality of Self-domain)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人们一般更加关注自己重视的自我领域,对于自己自我中相对次要的领域则关注较少(Linville, 1985; M((onnell, 2010).因此,可以推测个体同样更多地会在自己比较重视的自我领域寻求自我矛盾,而其他的领域相对较少受到自我矛盾性的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也可能存在影响。目前自我矛盾性与矛盾寻求的关系中并没有明确地考察自我领域的效价问题,然而个体的自我总体积极或消极可能影响人们对于反馈的态度(Gteen et al., 2009; Shtauget, 1975)。在以往研究中,高自尊的个体大多愿意接纳积极的反馈,但是对于低自尊个体是否愿意主动寻求积极的反馈,自我验证理论和自我强化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Gtegg, 2009; Sed}ideS & Gtegg, 2008; Swann Jt, Wenzlaff, et al.,1992)。由于矛盾寻求本质上是寻求自我相关的信息与反馈,因此对于个体的矛盾寻求,个体自我认识的效价也可能产生影响。其具体的作用模式有待于未来实证研究的探索。
自我矛盾性的产生部分源于个体的内省,因此个体的自我觉知(Self-awateneSS )程度也可能存在影响。高度自我觉知,倾向于内省的个体更易于发现自身存在的矛盾性。与之相关连的是个体对矛盾的态度,即个体辩证自我的程度。对于那些不能容忍矛盾存在的个体,可能压抑自我潜在的矛盾的动机更强,以至于更不容易意识到自我的矛盾性。高度辩证自我的个体则可能相对更容易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矛盾。
除了个体的特征之外,自我领域的特征也可能存在影响。比如,在可变性 ( modifiability)不同的自我领域中,人们面对反馈的态度也可能存在差异(Dunning, 1995)。如果特质是不可改变的而且很重要,人们会更乐于在自己水平高(曾取得成功)时接受反馈,而相对而言,如果特质可变,无论自己水平高低,人们均乐于接受反馈。可变性的调节作用不仅体现在行为反应上,还体现在情感反应和认知反应上(Dauenheimet, Stahlbetg, Spteemann,&SedikideS, 2002)。在个体自我矛盾性的作用中,人们也可能受到自我领域可变性的调节作用,即在自我领域相对不可变的情况下,人们寻求矛盾的意愿可能相对较低。(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