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路径探析——以伊犁师范学院民族团结教育为例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4日

新疆工作要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新疆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在各民族中牢固树一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也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为伊犁师范学院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努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育中华民族认同意识指明了方向。

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新疆从来就是多民族的新疆

普遍认为,“中华民族”一词首先出现于近代梁启超先生的著作,“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日国家观;二日世界观。”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下,他最终认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真正的中华民族,相对于汉族这一个民族而言,是指“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诚然,不因为“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才存在中华民族这一实体,作为自在存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形成于几千年的社会历史进程过程中。为何在近代被提出?源于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本来就蕴含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长期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的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中华民族”内涵的理解是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逻辑起点,将中华民族限为汉族,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各少数民族也把中华民族当作汉族的代名词,是将自身与中华民族割裂开来的重要原因。不管哪个民族(包括汉族),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真正含义,就不会从内心达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前提,才能准确认知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奋斗、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各民族的交流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感。

一直以来,伊犁师范学院以各族师生团结奋进为基点,开展新疆地方史教育,以此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起点,坚持不懈地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融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中,取得良好效果。

(一)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拙,增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方位感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渗透融人进民族团结的具体实践中,实际行动中的民族团结才能理清思想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我国,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争取人心,抓住思想教育是重要途径。为此,伊犁师范学院大力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牢固树一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将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转变成民族团结的具体行为,转变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自觉行动。多年来,结合我校各民族师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突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教育,其次要进一步将理论学习成果融人学生教育中去,形成良好的师生共融的发展态势。每年学校在年度科研项目中设立了两个平台,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专项课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切实推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形成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坚实思想基础。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研究贯穿于学校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学习、党团校培训等工作中,通过多渠道构建立体化宣传教育平台,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落实到民族团结教育中,具有较强的行动力。

(二)坚持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不放松

培育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不能建立在空虚的口号之上,要避免出现大汉族主义和民族分裂思想,必须坚持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放松,尤其是加强新疆“三史”教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从而认识到新疆从来就是多民族的新疆,是中华民族共同努力奋斗的历史发展而来的。伊犁师范学院是新疆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更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理论和宗教政策。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坚持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为各族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新疆历史教育的人脑人心,使各族学生清楚认识到我们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沟通与交融的成果。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新闻网、民族团结主题晚会、校园传播媒介等渠道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宣传,引导各族师生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创造各种条件,加深对新疆民族与宗教演变史的认知。通过多渠道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校师生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历史真实感。

二、提升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民族精神境界的支柱和行动向导,振奋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伊犁师范学院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突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感染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

(一)坚定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立场

新疆社会民族团结的基点在于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要求始终站在各族人民的立场,将为各民族谋福社作为最终目标,才能坚定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立场。伊犁师范学院是各民族师生共同的家园,以人为本地开展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各族师生服务,共同的政治立场,增强同为中华民族的归属。我院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在各民族师生中树一立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民族团结的一举一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学校以少数民族教育及双语教育为重点,以培养服务地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己任,在教育过程中演绎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全校师生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立场。

(二)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要以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方案为路径

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了建设各族人民共同的家园,需要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将个体的发展追求与“中国梦”的实现相统一。对民族团结教育来说,伊犁师范学院及时掌握各族学生的特征、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性格特征等因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关注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将对中华民族的政治认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除了及时宣传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关注学生需求,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诉求,并通过及时有效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各族师生的关怀,从而形成珍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和行动自觉。我校新展开推进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就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各族师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师生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内涵教育、身体力行,使全校师生坚定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态度、政治意识。

三、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

最终,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从文化的层面上去理解和努力,从而超越“直自的历史层面”和“强硬的政治层面”,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只有不断传承和创新各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前提。

文化认同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稳定的关键核心。一个民族、团结和家庭长期一起共同生活,形成统一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文化,人们之间无法沟通,就不能共同生活。民族团结不是强制力实施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显示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稳定性、连续性、凝聚力和生命力。文化认同并不是消除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反而是保障各民族文化丰富性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方面。各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的团结,是实现文化认同的基础。

伊犁师范学院以培养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为己任,注重思想教育,在民族团结、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奠定牢固基础,利用多渠道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最终达成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一)充分利用资源,发掘教育素材

首先要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方式,是进行民族理论教育与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树一立良好的民族团结意识、接受中华文化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仅靠课堂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并不能够直接地、现实地在生活和活动中感受到鲜活的民族团结活动,理论知识和团结意识需要在现实活动中去熔铸和巩固。所以,民族团结教育、意识形态教育要以课堂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教育为纽带,以生活化教育为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去体悟中华民族一体化,深化理论认识。伊犁师范学院坚持实行“民汉合宿”、  “民汉一体化教学”等方式,在生活中、在文化的融合中提升对于民族团结的理解,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整合社会媒体、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有效资源的利用,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民族团结。如,结合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民族村、革命遗址等场所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及特色;民族团结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引导学生以榜样为示范,感动内心,从我做起。

(二)加强文化互动,丰富校园文化

家长和教师总是以教育的姿态帮助大学生树一立各种主流价值观念,容易引起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在生活和学习中接触更多的是同辈群体,在同辈群体中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寓教于生活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互动是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有效措施。我校依托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举办了心理话居i1、球类比赛、书画展、迎新文艺晚会、创意大赛、模特大赛、主持人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还有师范生技能系列大赛、双语能力大赛、双语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并通过征文、读书报告会、建模大赛等活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在课余生活中,组织兴趣小组和民汉学习  “一帮一”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为了营造更好地学习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氛围,寓教于生活,伊犁师范学院实施了民汉合宿,即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合住同一宿舍。民汉合宿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学习、生活及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各种文化互动过程中,逐渐强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形成“各族人民是一家”的中华民族认同。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