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
寿圣寺塔,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二十公里的高贤集(或称高柴集),即高贤乡政府所在地。据一层塔门嵋上的四行”明道二年-----一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时日葬利院主僧建功德碑塔。”刻字推算,此塔应始建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至元代被全部毁坏,重建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巧18),据现存寿圣寺塔身石褐记载,重建寿圣寺的发起人是当时开封府陈留县郑俊和郑真兄弟。他们看到寿圣寺的残垣断壁,许愿祈福,后来果然生意兴隆,就号召周边广人善男信女也多捐钱物,协同“本集匠人工奉”等14人“术匠韩成、李志高、许详”等3人“厨头高文秀、牛太”2人等共同建造。山于资金、天气等条件限制,历时13年才完成。塔身石褐还记载“宝塔一座,石佛一尊,铁佛二尊,玉帝天将共三尊,铜祖师共八尊,修缮工匠全管,观音殿一所,天工殿一所,塑天工二尊,施砖拾万升斗砖一万,石灰二万,麻一千斤,米麦一百五十石,人工应用全管。”可见,明正德年间复建的寿圣寺的主要建筑有寿圣寺宝塔、观音殿、天工殿,拥有佛、玉帝天将、伽蓝祖师、天工等塑像若}几尊,复建的寿圣寺已经颇具规模。明代以后,太康寿圣寺屡经洪水、战乱等天灾人祸,寺院后来被焚毁,目前仅存寿圣寺塔。
圣寿寺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一层边长3. 4m,通高28. 3 m a塔身南而一至六层均设塔门,北而仅第二层和第六层设塔门,各层塔心室之间均无通道和台阶。塔身一至七层共镶嵌石雕佛像211尊,石刻题记14块。檐部各层均设有青砖制作仿术砖雕五踩斗拱、额杭和平板杭,同时设有砖制檐部勾头和滴水。二至四塔角插有铁质龙头,五、六层塔角插有铁质风尾,风尾龙头上都挂着风铃,共有30个。各层塔身转角处砌有倚柱。塔下基础为青砖砌人放脚,深0. 82m,外放0. 4m,下为坚土。
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明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历经千年沧桑,屡遭兵癸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巍然屹立,尤显建筑艺术和设计科学程度之高,是研究明代寺塔建筑的一件珍品,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科学研究和历史价值。一九八六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残损情况调查
山于年久失修,现该塔周围台基已无存,整个塔基暴露在外,风化酥碱严重,特别是受地形的影响,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致塔明显向东北方向倾斜。现将残损情况调查详述如下:
2.1周围环境
该塔位于高贤集东街路北,塔南重点保护区内建有多间民房,特别是西南一处民房后墙紧靠塔基。在塔的东北方向,山于村民长期挖土,距塔8米以处,现已形成东西长50余米,南北宽30米,深约3米的人坑。坑内长期积水,对该塔基础造成直接损害。在塔周围有多株杂树,根系已扎入塔基下,均已直接危及到该塔的安全。
2. 2塔基
现塔周围台基已无存,整个塔基完全暴露在外。因长期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塔基存在不同程度的酥碱和残缺现象,特别是东南,东北和北而基础砌体已有塌落。东北角已悬空60厘米,后被村民用杂砖填补。因塔东、北两而是一人坑,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形,雨水均从塔基东部流入坑内,造成了对塔基的直接冲刷,使塔基受到侵害,致使该塔基砌砖风化酥碱、塌落。山于人坑内长期积水,浸泡塔基,造成不均匀沉降,致使该塔逐步倾斜,并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2. 3塔身
一层塔身东北转角处局部坍塌,范围为长1. 8米,高1. 65米,对该塔的稳定构成了较人的威胁,一九八四年,县文化局临时用杂砖补砌,并且在转角处用一铁炮筒支顶。在北而,西北而,东北而和东南而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酥碱象,二至七层塔身基本完好,有个别砖块风化酥碱。一层和二层塔心室内砌砖被扒窃,丢失严重,特别是二层塔心室,而目全非。原一层至二层塔心室,本无通道,现被人为的扒出一个直径为60厘米的垂直孔洞,人可通过此洞山一层爬入二层塔心室。
2. 4塔檐和塔顶
塔檐部位砖制椽下部分残损,各层叠涩砖有局部坍塌脱落,砖雕勾头,滴水约80%已毁,叠涩部位人部残损,现已成松散的砖堆,上而杂草,小树丛生。塔顶下部砌体坍塌,上而被杂草、小树覆盖,塔顶上部为青砖砍磨加工砌成球状,现有多道裂缝,塔刹已毁。
3维修保护原则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文化部颁发的《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中关于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注意对文物建筑在其存在过程中的历史信息的保护。
(2)严格按归类省文物局批复的维修方案,精心组织施工。
(3)在整个维修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文物和人身的安全,保证脚于架搭设牢靠和防护措施得当。
(4)最人限充的保留使用原构件,对稍有残缺而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构件原则上不要更换,对必须更换的构件要采用传统材料。对残损严厉重的部位,可以隐蔽部位用新材料,以增加它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5)对所缺构件的复原应采取谨慎态度,严格按照省文物局批复的方案规定的维修范围及技术要求进行复原工作,不能自行扩人其范围,更不能凭主观臆测或参照其他构件进行复原。
(6)维修过程中应注意搜集各种资料,认真做好工程日志,隐蔽记录及照片资料。工程竣工后应整理出详细的竣工报告,作为将来保护研究工作的科学依据。
4维修保护工程做法
4. 1开工前准备工作
首先成立太康县寿圣寺塔维修回磊工程领导小组,山县委县政府文化局,城建高贤乡政府等各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同各有关方而的关系,经过多资协调,于8月20日前完成塔周围民房,树术的拆迁工作,做到施工现场三通一平,为维修工程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 2挡土墙的砌筑
根据维修方案及设计图纸,为防i1_坑内积水浸蚀塔基,在塔东北方向距塔壁8米处砌毛石挡土墙一道,总长38米。挡土墙下部做1米宽,0. 8米深的毛石基础,采用MS水泥砂浆砌筑。挡土墙上部内砌直墙,外做10%收分,上宽0. 6米,下宽0. 8米,高2米(至塔周围自然地坪),内侧而抹防水砂浆,外侧而用1:2水泥砂浆匀抹石缝。对塔基至挡土墙之间凹坑以素土分层夯填,素土要选用纯净的黄土,每20厘米为一层,夯2 -3遍,上而做出10%的坡度以利雨水排至坑内。
4. 3塔基整修与加固
对塔基残缺部位和酥碱严重砌砖进行挖补。首先用凿子将酥碱部分剔除I-净,然后用原尺寸、原质地的砖砍磨加工后按原位镶嵌,内侧而以水泥砂浆粘贴牢固,外侧而以自灰浆匀抹砖缝。对砌体风化的颖隙以自灰浆补缝。对塔东北角基础悬空部位采取加人塔基基础的作法。首先清除上部松土,做20厘米厚三七灰土垫层,往上用MS水泥砂浆和Mu5机砖砌筑砖墩(人放脚)直至塔基底部。然后在砖墩上现浇20厘米厚长3. 6米,宽1.15米C20钢筋混凝土板,底部配筋为纵筋5根X18螺纹钢筋,箍筋为18根X18螺纹钢筋。钢筋混凝土板伸入塔基内30厘米以承托上部塔体,增加东北角基础的整体刚度。在砌砖和现浇混凝土板时,加适量水泥浆于工振捣使水泥浆完全渗入塔基内,保证加固部分与原塔基紧密结合。
4. 4塔基复原
按照省文物局批复的维修方案和设计图纸进行复原。首先在距一层塔身外壁周围2. 5米处砌筑台帮,台帮外皮用300 x 145 x 70青砖以自灰砂浆砌筑并用自灰浆匀缝,内侧用机砖以MS混合砂浆砌筑(踏步处所挡台帮外侧也用机砖砌筑),台帮上而铺条石,台帮与塔身之间素土夯填,在台基南侧设青石垂带踏步。
4. 5脚于架搭设
山于塔体的维修重点在于檐部维修,结合本工程的工期要求和气候情况,按单排钢管脚于架搭设。在搭设脚于架时,应保证架子搭设符合安全操作规定要求,搭接杆应插在原塔体所留孔内或置于叠涩檐上而,每层塔檐下而均应搭设纵杆和横杆,保证维修檐部之用。
4. 6塔体维修
脚于架搭设完后,从上至下依次维修塔体。
(1)塔顶修维。清除塔顶小树与杂草,裂缝采用水泥砂浆灌注,外而用自灰浆匀抹,残缺砖按原式样青砖砍磨加工镶补。塔顶上宝顶和刹杆无从考证暂不修复。
(2)塔檐维修。清除檐部杂草和小树,清理叠涩松动部分乱砖,参照叠涩檐完整者进行复原。对残缺檐砖,檐头勾头及滴水按原尺寸,原式样进行复制加工,以自灰浆做法补配。在铁制角梁头增设铁制风铎。
(3)塔身。对塔身风化酥碱严重的砌砖进行挖补,对脱皮的砖缝进行补缝。拆除一层东北角后人用杂砖补砌部分,按原规格尺寸砖以自灰砂浆进行补砌,外用自灰浆勾缝。拆除东北角倚柱处后人所加铁筒,按原规格尺寸砍磨加工后用自灰浆补砌。对各层塔门残缺部分进行挖补。
(4 )塔心室。对一至二层之间被后人所扒孔洞进行补砌,恢复一层塔心室弯窿顶和二层塔心室地坪原貌。对塔心室内壁墙残砖进行挖补。
(5)台基地而。待塔体维修完工经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后,拆除脚于架。在台明上部铺设青砖地而,台明周围铺设700宽青砖散水,并做出5%坡度。
5结语
通过此次保护维修,按照维修保护原则最人限度恢复了该塔原貌,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避免自然环境对塔稳定性造成影响。也对以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应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教育,加强文物保护组织管理,保护文物建筑的周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