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学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历经多次改革,日趋完善。201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以审美为核心,把音乐作为一种爱好和兴趣,广泛开展普及教育。而在所有音乐教育的方式中,歌唱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历时最长、项目最多、投资最大,却也是收效甚微的。所以,倾听一线教师、学生的意见建议,总结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学校音乐教育歌唱教学的重要性
建国后先后经历唱歌、唱游、音乐等课程名称发展至今,学校音乐教育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其中歌唱教学的硬件要求较低,故很早就开设并沿用至今,在很多教育发展欠发达的地区,仍为学生进行音乐训练与学习的主要方式。
歌唱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乃至美育中拥有诸多优势:第一,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乃至美育中最便于开展、最节约成本的方式。第二,歌唱教学对于音准、节奏、乐感等基础技能的培养是目前最有效的训练手段。第三,歌唱教学对音乐理论有着实践作用。第四,歌曲中的歌词具有最简单、最直白表达歌曲含义的作用,是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规范道德和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最有效的方式。
在未来,歌唱教学仍将长期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郭声健教授在一篇思考中小学歌唱教学的的文中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它是实施最公平的教学,也是最便于操作的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而郭声健教授的“歌唱教学体现出了它最具普惠性的优势,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最广大的中小学生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的观点正是顺应了《纲要》的要求,也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太原市区歌唱教学的调研综述
太原市在我国属于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太原市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情况。在太原市的初级中学中,笔者选择了公立学校山西省实验中学、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太原市第五中学、太原市综合中学和私立学校山西双语实验中学等六所在太原市的公立、私立中学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学初中部展开调查。
山西省实验中学等公立中学的音乐教研组根据教研所的要求,都对“新课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经过不断地进行教法改革、教学经验总结,在小学音乐教育不够到位、学生音乐素养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小学毕业水平的情况下,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山西双语实验学校是私立学校,各项校内考核评优非常严格,经过长期的磨练和淘汰,教师整体素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笔者认为,这六所学校在师资素养整体上都较为优秀,个别情况欠缺不会影响整体水平,可以代表全国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公立学校和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的情况。
六所学校的学生水平相差不多,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欠缺严重。感受与欣赏教学中,学生缺乏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的补充,缺乏基本的审美知识与能力。在演唱教学中,全班集体歌唱时,相当部分学生音准节奏失控现象严重,歌唱姿势、呼吸方法等技术医乏,“美的愉悦”与“美的熏陶”更是无从谈起。识读乐谱教学几所学校的情况不同,现代双语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该教学较为重视,学生识谱能力较为优秀,太原市区的学校都选择了葫芦丝或竖笛来开展演奏教学,对简谱的识读较线谱稍强,但视唱方面差强人意,间接影响歌唱教学的效果。歌唱教学整体水平难以达标。
三、在调研反馈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在学校走访期间,除了与学生谈话,还对学生派发了调查问卷。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61张,收回有效问卷989张,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在调查问卷的结果反馈中,分析总结出一些问题。
(一)教材编写方面
由于山西省初中统一采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故六校教材相同均为湘艺版。根据问卷调查仅有16.51%的学生认为教材会影响到自己是否喜欢歌唱,而仅有3.62%的学生是因为教材的内容才喜欢歌唱的。说明教材对干预到学生对歌唱的兴趣较弱。而笔者也在研读这部教材后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歌唱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湘艺版的教材设置为每学期16周里共八个单元,而其中只有一个单元两首歌曲的内容,作为用于歌唱训练。也就是说,每学期只有两课时的时间用于歌唱教学。第二,教材内容实施难度较大。按照教材内容要求,要在初中二年级结课时,线谱视唱要达到一升一降以内水平,会简线谱互译,能做到四声部合唱。而在初中的全套教材中鲜见有乐理内容,视唱每学期不过10条左右。仅靠教材上的内容,很难达到教材最后的要求。第三,教材内容编写无序。如在七年级第一册中,节奏在讲到八分音符之前的歌曲作品中已经出现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视唱也并不是按照音程关系、节奏复杂程度而逐渐增加难度,编排上颇显混乱。
(二)艺术实践方面
实践性是音乐课的课程性质。在本次调查中艺术实践缺失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的反映明显一一约44. 71%的学生选择了“一年内从未参加过独唱、合唱等形式的歌唱排练或演出”,而选择了“经常参加排练或演出”的学生仅占到2. 7%。也就是说,具备演出或排练经验的学生仅能占到很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参加歌唱排练或演出的机会太少,没有起到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者的角色。
音乐课的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三方面相互作用,艺术实践不能因为困难而忽视。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经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与思考
针对于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和学生调查反馈中发现的可改进之处,结合当前的“新课标”和《纲要》与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的建议与思考。
(一)提高音乐教材编写质量
歌唱教学对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材的编写会在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所以,笔者根据现阶段歌唱教学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教材编写上的建议:第一,丰富歌唱教学的作用。在教材中适量增加歌唱教学所占的课时,利用歌曲做基础平台,做歌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视唱、节奏练习,做歌曲背景、音乐常识的讲解,做二度创作的练习。丰富歌唱教学的作用,让歌唱教学除了可以涉及“新课标”要求的课程内容中的表现领域,还可以具备感受与欣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领域的学习作用。第二,调动学生的兴趣。教材选择歌曲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这不仅符合“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学生为本原则”也是教材编写最重要的原则。所以,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对教材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更好展开教学。第三,规划内容的顺序。教材编写还要注重内容难度的循序渐进,突出音乐教育功能的目的性、计划性、有序性。如视唱训练中:音程关系要由小音程向大音程发展,节奏要由简单的节奏向复杂节奏逐渐过渡。形成模块化、系统化、跟踪前进的培养模式。
(二)丰富歌唱教学学习内容
教师应适当丰富课堂,除了加强艺术实践方面的锻炼,丰富学生艺术活动,还可以适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法和教育理念,如奥尔夫教学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歌唱教学中逐渐积累一批经典曲目,加强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开设例如山西经典民歌、太原莲花落、太原锣鼓等地区特色歌唱教学,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等,体现音乐课程的人文性与审美性。
(三)提升歌唱教学“双基”素养
增加“双基”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敢于大声唱出来,看到节奏要大声唱出来,看到视唱也要大声唱出来,学习声乐技巧更要唱出来。不唱出来、不实践就没有深刻地感知,没有经历过深刻的感知就无法欣赏作品,就没有一切。所以,一要增加歌唱教学的课时,系统化课程结构,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要增加基础素养的培养,在调研中几所学校的老师普遍反映出“双基”课程占总体课程比例太少,上欣赏课和乐器课有些被“架空”的感觉。
省实验中学路老师提到,在“新课标”之前的学生虽然没有先进的歌唱技术支持,但相比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至少能认清谱子,唱歌不跑调。我们现在数字化、媒体化了,有条件开设欣赏课了,学生原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却退步了。确实,对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不能松懈。在初中基本能力的培养才应该是关键。视唱能力、乐理学习、作品背景等音乐常识都还很薄弱,欣赏作品时学生自己能力欠佳,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勉强听明白,教师自身也认为有堰苗助长的感觉。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高中音乐赏析课程甚至未来艺术修养发展,夯实基础。
五、结语
初中音乐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均有其特色,特别是在现阶段有了长足的发展,歌唱教学更是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信通过提高音乐教材编写质量、丰富歌唱教学学习内容和提升歌唱教学“双基”素养会对歌唱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应因地制宜、因情制宜。笔者身为一名音乐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自当以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思考,提出了些许建议和构想,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之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