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已达4. 82亿,占手机网民使用者的77. 7%。在很大程度上,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经替代了传统新闻媒介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另外,在一份2015年11月的新闻移动客户端月度覆盖率的排名中,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位列第一、二位,而网易新闻则是位列第三,搜狐新闻位列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在覆盖率排名前九的行列中,除了凤凰新闻外,上榜的皆为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
在这样的情况下,相较于由传统新闻媒体转型而成的新闻移动客户端,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是否能很好地承接传统新闻媒体的功能,并遵守新闻传播的专业性以及职业操守、道德伦理,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新媒体时代,由于受到社会、网络宏观环境和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限制,网络新闻的传播已存在不少问题。而本文欲更进一步聚焦于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尝试探究其存在的新闻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其原因,为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更好地延续、承接传统新闻媒体的功能,更好地发展新媒体新闻做出参考。
1 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界定
移动新闻客户端即依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传播,并以应用软件为形式出现,能提供用户个体具有个性化制定与交互特征的新闻资讯的新型新闻媒介。它们又常被称为新闻App。
现有移动新闻客户端可根据其运营主体粗略地分为由传统媒体机构衍生或转型而成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澎湃新闻、新京网新闻等;另一种则是除前者之外的机构组织开发的,包括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后者又可再被分为由商业网站开发或是由技术企业、个人等在内的非媒体机构开发的客户端。然而后者的子分类都具有非传统媒体的性质,其身为新闻传播媒介所受新闻道德和素养方面的约束较传统媒体更宽松。因此本文将不做细分,而是笼统地将后者定义为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以便之后结合“雷洋事件”对其进行道德失范现象的总结和原因分析。
2 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的道德失范表现
2016年5月7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雷洋离家后身亡,昌平警方通报称将“涉嫌缥娟”的雷某控制后,其突感不适经抢救无效身亡。5月9日,各大移动新闻客户端陆续推送有关的新闻报道以及新闻评论,并在网络上持续引发热烈讨论。截至6月9日,已有多条关于“雷洋事件”的新闻涉及新闻道德失范问题。
2. 1客观性缺失
2. 1. 1强加价值判断,具有道德审判倾向
在5月10日“网易新闻”推送的一条视频新闻中,其以“人大硕士雷洋‘涉嫌缥娟’被控制后身亡当天是其结婚纪念日”为标题。一则标题同样提到了结婚纪念日的新闻也受到了“今日头条”的转载,并注明了来源是《新京报》。而由新浪教育撰文的一则新闻也提到了这个信息。
在上述转载和自行生产的新闻当中,无一例外地使用了“结婚纪念日”这个与案件不具强联系的信息,且在文中直指是“从接近警方的消息人士”得到的这个信息。在这几篇被转载的新闻中,借警方之口,披露当天是雷洋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颇有些暗示意味。这样的信息与案情本身并无关系,也并非新闻背景拓展所需,然而将这个信息置于标题之中,与“涉缥”相对应起来,呈现出明显的比对心理和价值判断,具有道德审判倾向。
2. 1. 2标题耸人听闻
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同时转载了由环球网提供的标题为“网传‘雷洋尸检报告’出炉,结果竟……”的新闻,其核心信息是“网传的‘雷洋事件报告出炉’已由官方辟谣为假”。然而,作为提供资讯功用的新闻以设置悬念的方式营造出耸人听闻的语义氛围,实属不妥。
2. 2娱乐杂揉化
除了以提供客观信息为主的新闻报道之外,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还有不少新闻评论的推送,然后这些新闻评论的妥当与否也是存疑的。
有一条由“今日头条”转载自“每日有料”的名为“透过‘雷洋事件’看青春的选择”的新闻评论。“一个29岁的年轻生命逝去……只从雷洋自身找避免事件发生的所在……生命也没有第二次”。全文以“雷洋事件”这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个pc头引发一系列没有实际意义和思辨性的感慨,它具有明显的娱乐化、杂揉化,已经远远偏离了新闻的实际意义,颇有些时下热门的“蹭热度”意味。而对于这样的文章,“今日头条”依旧进行转载,并与其他新闻置于一起,未免有失妥当。
2. 3报道涉及侵犯隐私
新闻传播本是以公开为要旨的,且需要大量有时效性的信息做支持,然而信息的公开也有其限制,需对个人隐私保守秘密。然而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中,常见在报道公共事件中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
如由今日头条转载《新京报》的一篇题为“雷洋事件追踪:足疗店女技师提供手淫服务家属称已提交尸检申请”的报道中提到北京电视台采访了涉事足疗店女性涉案嫌疑人的采访,并公开了采访内容。在呈现出来的新闻内容中,涉及了比较详细露骨且淫秽的细节呈现。网易新闻客户端则转载自广视网的一条题为“足疗店技师称为人大硕士雷洋‘打飞机’家属:已交尸检申请”的新闻也毫无保留地公开了对涉事足疗店女性涉案嫌疑人的采访内容,以及事件发生过程的细节。
在“雷洋事件”之中,在还未最终定罪的情况下,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密,这样的行为明显侵犯了雷洋和女性涉案嫌疑人的隐私权。
3 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的道德失范原因
3. 1根本原因:经济利益驱使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 82亿。而据不完全统计,以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应用商店的数量统计来看,我国已有250余种移动新闻客户端(包括移动新闻杂志客户端)。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更容易受经济利益驱使,而盲目迎合新媒体用户阅读、使用习惯,并选择更利于在新媒体上进行病毒式传播的新闻做推送。如何在千篇一律的新闻推送当中用标题抓取用户的兴趣,并尽可能多地迎合不同用户地不同阅读口味,正是其在逐利方面所做的考虑。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更可能让新闻道德为经济利益让步,选取更多不符合新闻道德伦理的新闻进行推送。
3. 2“新闻+订阅”运营模式的弊端
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以赢利为主,其趋利性决定它选择以最小成本、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较少推送自身生产的内容,更多以整合其他媒体资源为主,并结合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模式进行运营,即“新闻十订阅”模式图。除了整合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外,为了扩充信息量,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还会截取其他新媒体的资源。例如:新浪新闻客户端会整合新浪微博用户的发言资源,网易新闻客户端会整合由网易账号所推送的内容。这样的运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媒体用户多样资讯的需求,但同样也带来了严峻问题:信息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的资源极容易与庞杂的信息流随同具有较高专业性的新闻资源一同流入推送界面,新闻道德的控制自然也较为困难,失范问题难以避免。
3. 3新闻编辑专业素养不足
由于互联网新闻的传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时间空间广度,繁冗的信息使得质量良荞不齐的新闻甚至虚假新闻、娱乐化新闻泛滥而难以被过滤。而以整合推送为主的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其作为“把关人”的新闻编辑难以对这些冗杂的新闻进行细致地过滤和选择。
同时,也有部分编辑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对新闻过滤和选择时专业性缺失,一味注意新鲜度、吸睛度而忽视了新闻最为重要的客观性和应该承载的道德责任。
3. 4法律制度不完善,网络监管薄弱
在制度层面,由于相对于审查制度较为成熟的传统媒体而言,承载于移动终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新闻较为年轻,现在我国还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有利的约束。同时,在监管与审查制度方面,网络新闻的道德伦理审查不够成熟,相关的政府和社会的网络道德监管难以触及、也未触及移动新闻客户端传播的新闻,这为其新闻道德失范创造了条件川。
4 结论
我国现存的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中,有很多新闻道德方面存在失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客观性缺失,在新闻的选取和推送上存在强加价值判断、道德审判倾向、标题耸人听闻的倾向。同时娱乐杂揉化即以严肃的社会事件为由发表无关的调侃,也是一个显著问题。另外,商业性移动新闻客户端在报道公共事件中也易侵犯个人隐私。
结合移动新闻客户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网络为传播方式的媒介环境和自身特质而言,这些新闻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新闻道德为其让步。另外,移动新闻客户端“新闻十订阅”的运营模式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新闻编辑专业素质的不足,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网络监管力度薄弱也为新闻道德失范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