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休闲农业的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与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休闲农业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如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这就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休闲农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因此,农业供给侧下发展湖南休闲农业任重道远。
1 统筹规划,彰显特色
湖南省要根据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市场客源等因素,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总体规划、突出特色,进行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和品牌定位。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湖南省各县市区休闲农业资源普查与规划设计,做到各县市区休闲农业管理有机构、发展有规划、工作有成效。全力打造长株潭中心区、湘中南区、湘北湖区、湘西山区四大特色休闲农业板块,构建湖南省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新格局。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总体规划上,要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定位,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的理念,打好民族牌、文化牌、生态牌,要在“土”和“特”字上做文章。将富有民俗特色、农业功能拓展特色的休闲项目引人农庄,精心设计、规范发展、创新卖点、增加效益,打造特色招牌。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在乡村景观化、业态多样化、项目创意化、布局集群化、投资多元化、营销信息化、企业品牌化上下足功夫。
2 打造品牌,融合发展
品牌是特色、品质、形象、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对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纵观湖南省的休闲农业项目,仍缺乏跨产业融合发展的独特产品,因此应采取政府扶持等措施加以引导,发挥龙头产品的影响力和集聚力,将不同类型的项目和产品聚合起来,通过集群集聚、转型升级促进休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的全省现代休闲农业集群和组织体系,打造休闲区域品牌和整体品牌。
休闲农业要通过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融合、多业态融合,实现融合发展。一是休闲园区内农业内部的融合,实行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产加销统一,培育推动传统种养殖业调结构、降成本,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和生态化综合利用的新型业态。二是农业产业的融合,休闲农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形成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农庄经营业主有机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农村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多业态的融合,在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与农村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复合型的新型业态,真正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
3 创建示范,引领发展
全面启动实施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程,从2016年起,5年内在湖南省培育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强、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示范村100个,实施整村推进。促使示范村将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种养业有规模、加工业有品牌、休闲观光有特色,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同时,创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示范休闲农庄300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延伸与融合
4 政策扶持,搭建平台
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发展要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从发展大农业、大旅游产业政策出发,从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角度出发,对关乎“三农”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经济、行政等相关配套政策支持。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休闲农业与旅游在内的多条精品休闲农业路线,将休闲农业资源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一是明确用地政策。各市州要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二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要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方式,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的基础服务设施。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交通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四是搭建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休闲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建设休闲农业“互联网十”、线上十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推广网上宣传、订购、产品销售,发展网络会员,大幅增加休闲农庄的客户量。建设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可溯源体系,发展远程可视农业、网上娱乐农业,实现客户与农庄的实时互动。打造主题农庄连锁体系,开展休闲农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发展能力。五是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对休闲农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从业人员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人才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六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鼓励各地利用多种模式开展公益性宣传推介,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引导旅行社加快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推广精品线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休闲农业的影响力。